辩士也好,说客也好,天下哪有什么胜过利益的舌头。因为许负的一句话,郦食其无功而反。但魏地对汉国来说关系重大,汉军彭城、雎水败后,巩固好防线,更成了重中之重。于是刘邦加封韩信(2)为左丞相,命他率军务必攻下魏国。
而魏豹在送走郦食其后,便做好了和刘邦对抗到底的打算。他下令陈重兵于蒲坂,将黄河临晋关堵绝,拦阻汉军渡关入魏地。
韩信(2)探知魏军已将临晋关封堵,又派重兵驻守蒲坂,心下明了魏王的布署主要在临晋一线。于是韩信(2)设谋,一方面增兵临济,多备渡船,令临济一线的汉军乔张声势,假意要渡临晋关;另一方面,暗中调集汉军,由韩信(2)、曹参统率,绕到魏军后侧的夏阳,准备从阳夏渡黄河,奇袭魏军。
为了达到奇袭夏阳魏军的目的,势必要行事低调,不能引起魏军的注意和怀疑。所以韩信(2)大张旗鼓地在临济增兵、调配船只,迷惑魏军;同时韩信(2)给跟在夏阳的长船校尉下令:弃船,多多找来木罂缶,保证每人可以至少绑六七个在身上,代替舟船。
这里要说明一下木罂缶是个什么东西。
按许慎的《说文解字》所说,“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缶”是一种兼备容器和乐器功能的瓦制品。而根据颜师古给《汉书•韩信传》“罂缶”所作的注解,“罂缶”乃“谓瓶之大腹小口者”。颜师古是唐代人,给“罂缶”作注,状物已经语焉而不详,可见至少在唐代颜师古生活的那个时期,人们已经不了解此物,而我们从颜师古留下的模糊描述中,很难比较准确地知道这种大肚子小口的“罂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大小如何,更不用提细节之类。至于联系到“缶”乃是陶瓦器,冠以“木”字之后的“木罂缶”到底是个木制的大肚子小口的瓶子,还是另如人所猜测的,是用木盒子装着或夹捆着的陶瓦的“罂缶”,因为缺少实证,便使这段历史记述中的韩信(2)用兵无形之中带上了一些高光和神秘色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