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完,心里稍微痛快了些,刘邦开始转脑筋。虽说樊哙是他的连襟,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在,但在刘邦心中,卢绾可比樊哙要亲得多啊。卢绾尚且不可靠,何况是身为外戚的樊哙呢。吕氏的势力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渗透到朝廷中的各个角度。她还有两个兄长,各自都培植了不可小看的势力,家中的子侄辈如今也都长大了,将来都是她的倚重。这些都还罢了,最令刘邦担心的是,这几年自己在外面征讨反叛的乱党,吕氏在长安已与萧何、张良都扯上了深切的关系。尤其是萧何,在刘邦看来,已经坚定地站在了吕氏的一边。萧何十几年来一直替刘邦当家,事无巨细,人无大小远近,可以说没有他不知道的。再加上樊哙,便是文武兼备了。说是文武兼备,做大事,首要的缺了武,即使万事皆备,最后也是成不了事的。而戚氏,要文无文助,要武无武助,根本无力保护自己和如意。
想到这里,刘邦动了杀心,樊哙走后,刘邦便派人去传召张良和陈平。
得知刘邦要杀樊哙,张良心中一惊,想起韩信(2)曾经说过的话: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臧荼、陈豨确实是谋反,韩信(2)、彭越、英布最后是被逼上了反路,他们三人实在都是死在了刘邦杯弓蛇影之惧的心理之下—现在轮到卢绾和樊哙了。已经杀到卢绾和樊哙这些“兄弟”了,他这个谋臣,难道还会远吗?
自从当年在投奔景驹的路上遇到刘邦之日起,这些年经历了多少风浪和变故,自己给刘邦做出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谋划,听了刘邦多少密不外宣的心思,只有他和刘邦两个人知道。世上最大的信任,是把自己的心思说给对方听,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的话,刘邦对他便有这世上最大的信任—但世上最可怕的事,便是知道别人的心思,尤其这个别人,还是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的皇帝。《周易》有言,“履虎尾,不咥人,亨”,现在刘邦这只大老虎开始不断咬人,而且咬起身边之人了。韩非说“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但一世都不会碰触到人主的逆鳞—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张良万念俱灰。想起多年前,那时他还年轻,有一腔热血,从东夷求得大力士带回中原,铸大铁椎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的往事。—那是何等的豪迈不羁!后来,天下反秦,他依然有一腔热血,奔走四海—那时怀有何等的志向!那时,即使是杀戮,他都认为是有意义的;但今日看来,帝王之位难道不是天下最大的恶吗?以一人之心,加之于四海万万人之心,所有人在这一人之下,是那样渺小!难怪庄周说“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称说“无用之用”,“无用”方可在帝王身边保存性命。年轻时,他一门心思想要“有用”,拼命证明自己,所以去刺杀秦始皇,所以和夏黄公学兵法,所以加入反秦建功的人流之中。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已和韩信(2)、彭越、英布们一样,证明自己是“有用”之材,而且是有大用之材。可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同样的有大用之材的韩信(2)、彭越、英布,都死了,自己这个有大用之材,谁知道哪天便会和他们一样,不得好死。
张良越往深想,心中越是一片寒凉,听到刘邦问自己,樊哙与吕后结党,怎么才能杀了樊哙时,张良心中便拿定了主意,从此以后不再向刘邦献策献力,他要做一个无用之人。
刘邦见问了几遍,张良都一言不发,刘邦问道:“子房平时主意最多,怎么今天一言不发?”
张良这才将心中盘算好的话拿出来回答刘邦说道:“臣近来身体越发不好了,所以开始学习辟谷之术,导引轻身,已经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肚子着实饿得厉害,脑子转不动了。”
刘邦听张良说几天不吃东西、辟谷云云,便说道:“哪有人用不吃东西来折磨自己的?何况你身体一向不好。”
张良诚恳地说道:“陛**恤臣,知道臣一向身体不好。臣近来年纪也大了,身体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听臣的老师夏黄公说,辟谷轻身应该会对臣的病有帮助,所以臣近来便开始和赤松子学习辟谷之术。”
张良解释了一大圈子,刘邦听得信了,说道:“你辟谷不吃东西,搞得都没有精神和力气帮朕出谋划策了。”
张良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说道:“臣祖上世世代代辅佐韩王,后来韩国被秦始皇灭国,臣不惜家财,花万金之资东游买大力士带回来刺杀秦始皇,为韩王报仇,名震天下。到如今,臣以三寸舌而为帝师,食邑上万户,身列彻侯之位,这是布衣之身一生可以达到的极至了—张良平生于愿足矣。如今天下四海皆已平定,文有萧何、陈平辅佐陛下,也尽够了。希望陛下垂爱于臣,让臣从此可以不过问人间之事,专心导引辟谷,延年益寿。”
听了张良一席话,刘邦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这身体不好,朕当然是知道的。既然这样,此事朕便不问你的主意。”
不问张良,便问陈平,刘邦把陈平召到病榻跟前,让陈平给他出主意。
陈平听说张良决定从此不再过问人间之事,心中一喜。刘邦平日倚重张良,更甚于自己,如果张良主动退出,以后自己在刘邦面前的份量就更重了。想到这里,陈平抓住机会说道:“这事依臣看,容易得很。”
听了陈平的话,刘邦说道:“你可别夸口,樊哙可是一员勇将,当年在鸿门,就是在项羽跟前,他也毫无畏色,来去自如!”
陈平不在意地说道:“舞阳侯武勇,臣自然是知道的。但孙武有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只要陛下派得力之人到舞阳侯军中,臣保证可以当场将其斩杀!”
陈平的话说得容易,刘邦问道:“得力之人?你认为谁是得力之人?”
陈平早已想好一人,答道:“绛侯周勃为人忠耿,武勇不下于舞阳侯,陛下可传旨让绛侯到军中替下舞阳侯,并将其当场斩杀。”
刘邦得了陈平的主意后,让人将周勃传至床前,对周勃和陈平说道:“此事甚密,你们二人赶紧坐驿站的车,去到樊哙军中—陈平,到了军中,你就马上把樊哙之头给朕砍下来,然后你去荥阳与灌婴会合,留在他身边,帮他替朕守好荥阳!周勃,樊哙死后,你代替他,率军替朕讨伐卢绾!”
听了刘邦的话,周勃心中十分意外,他没有想到刘邦竟然下秘旨给自己和陈平,让他们去杀了樊哙—周勃一向和樊哙私交不错,但周勃为人忠直,听了刘邦的话,还是顺从地领受了刘邦的旨意,答道:“臣谨遵陛下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