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哟,现在知道要脸了,忘了前年自个那求爷爷哭奶奶的熊样了么,常宇心里悱恻,脸上面无表情:“皇上,臣有一事奏请”。

“嘿,朕倒是少见你奏请事,且说说看”崇祯帝笑道。

“精简重修自京城至九边各处驿站”常宇一脸郑重,崇祯帝皱了眉头。

驿站,古代有两用,一是传递军事情报人员中途食宿换马的场所,另外也是政府文书传递以及官员来往休息之地。

且驿站有大有小,内陆大小如客栈有房有院子,边关之地则大如城又称驿城。

明末百业颓废,边关失修已是常态更不用说这些驿站了,有的直接荒废有的有人无马,又或人马不足,又或多是无用闲散之人,常宇上位之后拨款以一部分驿站为基础单设一条东厂和锦衣卫公用的专线应对紧急军情,但日常所用依是不足,但重修这些驿站花费巨大以东厂之力远远不及,这个必须要朝廷拨款。

见崇祯帝不语,常宇道:“莫非国库无银”

崇祯帝摇头:“虽不富足但尚有余”。

常宇这才松口气,忙活快两年了,到处坑蒙拐骗给朝廷搞了那么多,虽说花费巨大但也不可能没有存余啊。

崇祯知他心思:“钱要用在刀刃上,你自个也知晓,军饷就是刀刃,眼下随时可能开战,若军饷有缺那仗还怎么打的起来,这些钱不敢乱用他处啊”。

“可重修驿站也是为打仗做准备啊,这也是刀刃”常宇急了:“据臣所知,仅上半年张家口那边的贸易所得入库银便有百万之巨……”

太原大战之后,常宇抄了山西那边未来满清的几个大皇商,入库现银近千万之巨,但那会儿朝廷亏空的窟窿也大,几乎持平,不过随后八达通接手那边贸易,所得十之六七都入国库,大半年时间就给赚了百万之巨。

“你是不知道朝廷的窟窿有多大,到处都要钱到处都来伸手,且这事也不是朕一个人说的算”崇祯帝皱眉叹口气:“此时须内阁先商议再定夺……”

常宇叹口气,眼下军权他一人独揽,但财政,确实不是他和皇帝能说算,毕竟不是皇帝的内帑也不是东厂的小金库。

“郑总兵以及江浙那些粮商以及八达通的垫付的欠款也得结算了”常宇长呼一口气,崇祯帝来了一句:“郑芝龙开口要了”

常宇差点没背过气,他妈的年初那那阵子大饥荒,你都差点饿死了,人家郑芝龙还有江浙那些粮商在常宇的斡旋之下先垫资购粮来赈灾,这一眨眼都大半年过去了,你手上没钱倒也罢了,有钱还不给人家结,哪怕先结一部分也行啊,还非要等着人家张口要

难道不知道做生意要以信为本啊,你这次玩赖,谁还和你有下次啊!

更何况,人家郑芝龙和那些粮商都非常够意思的了,郑芝龙是连捐加代采购,江浙粮商也是不赚钱只要成本而已。

至于八达通是皇商,接的是朝廷的大单,从采购到配送全程都是用自己的人也是自己垫资,事后再找朝廷结算,这样给朝廷剩下不少力气和成本,但八达通是要赚钱的,毕竟手下养着成千上万吃饭的兄弟啊。

其实朝廷对八达通还算讲信用的,每次出兵,事后都立马结算,但打白旺之后调兵前往黄河那期间的费用还拖欠着,说是等秋赋之后。

常宇倒也不担心朝廷会赖账,可是从去年底人家郑芝龙和江浙粮商的钱款至今都只字不提,那边虽然没催是信任常宇,但朝廷这边不提就是打常宇的脸啊。

至于原因常宇也知道,就是朝廷里有些人吃白食吃惯了,这里的有些人甚至也包括他眼前这个人,他们会认为常宇都赖过那么多人,赖过那么多账不差这一个两个的,且反正不是朝廷借的,都是你大太监借的。

但他们却不知道有些人能赖,有些人不能赖,有些事能赖一次,却不能一直赖,更不知道这样消费常宇等于杀鸡取卵,一旦把常宇的信用消费完了后果有多严重。

崇祯帝见常宇神色,也自知失言,赶紧道:“有借有还,待内阁落定之后户部便可拨款……以你之见郑芝龙那边可否……你不是还让他去南边……”

“不可!”常宇断然拒绝:“一码归一码,臣可以失信,朝廷不能,皇上您更不能,否则……”

崇祯帝从来没见常宇这般态度,一怔之下微微点头:“你说的”,随即拍了拍常宇肩膀:“无信不立,朕不能失信于人,自也不会让你失信于人”。

“臣,谢恩”常宇面无表情躬身拱手,气氛有些异样,旁边的朱慈烺有些不知所措,崇祯帝笑了笑在花园里踱步抬头望望天空,突然道:“太子选婚之事你可听闻,可有推荐之人”。

常宇自是听春祥说过,但摇头道:“臣尚不知,不过殿下确实也该大婚了”。

朱慈烺听了,急的想跺脚,使劲给常宇使眼色,但常宇就是装作看不见,还继续说道:“殿下婚选事关国本,臣不敢擅言”。

崇祯帝很满意,但还是继续问:“你为东厂之首,百官底子你尽知,怎会不知谁家有待嫁之女”。

常宇赶紧道:“臣虽知道谁家有待嫁之女,却不知谁家之女是太子妃”。

崇祯帝笑而不语。

历代王朝给太子选妃的范围都是非富即贵,多是王侯将相家精挑细选出来的,可大明朝就有那么点不一样了。

这还得从老朱说,登基之后有感前朝的各种前车之鉴,老朱深知内臣,后宫以及外戚干政的严重后果,在宫门外立了三尺铁牌,铸了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只不过后来随着文官集团势力越来越大,后边的皇帝从实际出发就把这个祖训当成了摆设,给太监权利以内廷制衡内阁,再后来这个铁牌被大太监王振给挪走了。

而对于防患外戚干政他则实施两个方法。

第一则是选妃制度的改革,抛弃门第之见,只选择普通良家女子。除了开国之初与勋贵联姻外,比如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朱棣娶徐达之女,而后明一代的后妃很少出身勋贵家族多是普通民家,一般选妃以京城及周边地区,类似后世的海选,然后由礼部挑选几十人带入宫,最后挑一两个当后妃,余下以礼送回家,这样以来后宫中的皇后,妃子都来自普通人家,无权无势对皇权形成不了威胁。

便如周皇后他爹周奎原本就只是个算命先生,还有田贵妃他爹田弘遇也是个普通百姓,因女而贵后,也都是授予有职无权的虚职,比如在锦衣卫里挂个名头,但是会被封爵最高是侯爵,前期这个爵位还是可以继承的,但明朝皇帝最外戚一直有防范之心,时不时打压一下避免其势力膨胀,像到了明世宗嘉靖帝在位期间,以外戚世封非祖制,认为“祖宗之制,非军功不封,洪熙时,都督张昶封彭城伯,弟升亦封惠安伯,外戚之封,自此始。循习至今,有一门数贵者,岁糜厚禄,逾分非法”。因此废除了外戚爵位世袭的惯例。

故有史书:“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

第二个方法,则是加强后宫管理,众所周知为了防止太监干政,朱元章铸铁牌立宫外,其实他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牌用铁,字饰以金。

日期:2022-10-18 07:17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