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16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所幸者朱由校还是相当的理智的,相当的重视他们这一份交情的,在收到了米柱交给了他的这一份好处了以后,他也都表示了满意,也就对南洋帝国的成立睁一只眼闭。

南洋帝国成立之时,朝廷上下群情汹涌,里里外外,军民上下,都喊打喊,就连兵部都兴致勃勃地策划了一次军事行动,就是准备派出一支舰队,全力以赴的偷袭新家坡,即使他们不能够成功打败对方,但是也可以让给对方以好看,让对方知道大明的厉害。

对于朝廷上下一片喊打喊杀,这也叫众志成城,皇帝他对此也是满意的,但是如果要派出军队袭击新家坡,在对方的开国大典上给他们好看,皇帝就是否决了,他当时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大臣的嘴给堵了,他所说的话就是:“诸公如果要去袭击南洋,朕不反对,但是军费得由国库出,所有支出必须由国库来出,朕的内帑是不会出一条汗毛的。”

对于南洋帝国的成立,大明朝廷可是非常气愤的,朝中文武百官他们都是一片喊打之声。

仿佛不跟南洋帝国拼一个你死我活,就不显得自己疾恶如仇,忠字当头。

但是天启皇帝他可是不吃这一套要打是可以钱他是不会出的。

如果朝廷的官员们大胆的告诉他朱由校,这一仗有可能打赢,并且有重臣愿意为此立下军令状,作出保证,对此事进行负责,他还是愿意打一仗的。

毕竟南洋帝国都这样子了,如果大明都没有所表示,天下还有谁会把他们当成一回事?

但是明知道打不可能赢,他就没有意思打这一仗了,明知道没有结果的事情,他才不会干,这意味着劳民伤财之事,最终一无所获,而且丢的还是大明帝国的脸。

目前形势的严峻,大明帝国距离崩溃只差一场大败了,所以天启皇帝他对于用兵是十分谨慎的,不到万不得已的紧要关头,那是绝对不会用兵的。

皇帝有钱,内帑有钱,所以大臣们就死死的盯住了皇帝的钱袋子,现在也都像前朝朝廷一样,一旦有什么事,官员们就上书皇帝,请开内帑,以救济难民,帮补地方。

对于这一点,天启皇帝他可不上当,他可不像他的老爹那么好忽悠?

也不是说他老爹泰昌皇帝蠢,那是因为泰昌皇帝本来就是东林党的支持之下上台的,当然要对东林党的政策进行支持,而且他才刚刚当皇帝,势力未稳,正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现在天启他已经当了这么久的皇帝了,已经稳如泰山了,不会做出这种傻事来。

最主要他就是怕这口子一开以后,大臣们有事没事就请皇帝请开内帑了。

对于这种行为,天启皇帝他是毫不犹豫的对其进行训斥的,天启皇帝他严厉的指出,朝廷请你等来就是为了治理地方,安抚地方的,既然你等除了请开内帑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朝廷用你又有什么用?

这些人当官,想轻轻松松的当,遇到难题不去想办法解决,只想着轻轻松松的上书让皇帝搞定就完了,那如果是这样子,皇帝还要你来做什么?

南洋帝国的成立,这是令整个朝廷都非常不爽的,但是皇帝都不支持他们用兵,也就没有办法了,只能默认了,因为朝廷他也都明白一点,如果他们不承认南洋帝国的话,南洋帝国是不会承认这一笔巨大的国债的,这就意味着南洋帝国跟大明紧紧的绑住在了一起。

朝廷他是对此十分的愤怒,十分的不爽,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够如此,因为皇帝下令,要他们出钱,让他们负责任,这就不好说了。

要知道在大明的内部,米柱他的人气声望可是相当的高,没有几个人敢说可以一定得打赢米柱,跟他斗,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可以占尽便宜的。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又叫他们负责,这就令许多人都不敢叫了。

但是尽管是如此,南洋帝国他是成立了,大明朝廷对此事就是睁只眼,闭只眼,没有派出代表团去道贺,大明的皇室他跟南洋帝国的皇室其实关系是非常密切,但是也没有派出代表到场去祝贺,也都没有对这件事表示的祝贺。

虽然南洋帝国方面,扣留了孙承宗,扣留了信王朱由检,在许多国家的眼里,被解读成是大明皇室,大明朝廷的代表,但是别人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情,大明的皇室和朝廷是不会承认这件事的。

在大明帝国开国大典以后,他们也都没有扣留人质,直接的都放回来了,只有孙承宗他游历了南洋帝国后才回来,但是信王朱由俭他是第一时间就跑回来了。

朱由俭回来大明以后,他便安安静静、老老实实的做他大明的藩王。

南洋帝国建立了以后,他跟大明的关系是非常冷淡的,但是这只是政治方面非常的冷淡,双方的经济往来却非常的热闹,这一段时期叫做政冷经热。

本来朝廷对于这么多大明的富商纷纷的前往南洋做生意和淘金,非常的不爽的,还准备出禁令进行制止,但是他们发现就连皇族都在干这种勾当的时候,只好不了了之了,因为南洋是一片新兴的热土,未经开发的处丨女丨地,投资可以很快就获得回报。

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抵押在皇家银行里面的钱和美利坚商行里面的钱,也都拿不回来,这些钱在大明就是一个数字,但是如果你在南洋,却可以把这些股份和债权进行抵押,转换成银子,在这里进行投资和使用钱生钱。

一开始是逼着许多人把钱投资在了南洋,很多人也是想着先把钱投下去,看见风声不对的,便逐步的把钱弄回去,但是当他们的钱投资下去了以后,越变越多的时候,很多人他就安心的把钱放在这里了。

此时此刻,许多人都愿意相信一点,那就是南洋帝国的皇帝陛下米柱是一个十分讲信用的人,并且真的注重商人,十分的注重经济,在南洋投资做生意是非常高尚的事情,不像在大明只是下等人。

南洋帝国也都出台了许许多多招商引资的政策,吸引了许多人往这里投资。

因为双方大量经贸的往来,大明朝廷还设立了海关进行收税。

一开始设海关的时候,许多官员他都是不以为然的,这跟市舶司又有什么分别?这跟大明的禁海政策也是违反的,这样子做有违祖制。

但是当朝廷不愿意干的时候,皇帝已经悄悄的令他的人开始设立了海关,并且在这里收税,年入上百万,这可是刺激到了整个朝廷。

然后海关就由朝廷接收了,不过皇帝他也都没有什么,毕竟大明还是他朱由校的,朝廷与皇室之间不过是左右手的分别,所以他也就决定把海关归给朝廷,作为朝廷的收入。

以前许多人口口声声喊着祖制的,喊着禁海的,但是看见在这里能够赚到这么多钱以后,这些人就闭上了嘴巴,再也不提这事情了,因为现在许多人都知道,现在的天启皇帝他是一个务实的人,在他执政以后,一直都在去清流化和去清谈化,也就是去嘴炮化,你想靠嘴活来赚取升官发财,那是不可能的。

日期:2021-01-21 07:15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