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两相结合之下综合分析, 客观来说, 瓦图京要是不把这作战任务指派给马拉申科来执行,那才是多少沾点、在战役战术任务的部署执行方面问题不小,而参谋出身、就擅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瓦图京显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论理论实践与实战水平,那可比同为参谋出身的德军某集团军司令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在这样的作战任务下发后,瓦图京还额外强调了一件事,就是马拉申科不必投入主力作战部队到对德军有生力量的歼灭作战中去,彻底吃掉这余下大半的德军装甲军不是个简单活儿,哪怕是领袖师下场再算上其它配合部队辅助,保守估计没个至少三天也别想搞定。

须知这下已经不是德军试探性进攻,不曾想被领袖师扮猪吃老虎的阵前伏击、反咬一口导致实力大损。也不是马拉申科能指挥着师主力先锋部队,借空袭余威、趁德军行军撤退未能展开阵型防守的“钢铁对血肉”,一边倒屠杀式战斗。

一旦德军意识到自己彻底被围、成为困兽,接下来的战斗势必会转变成一场红军进攻、德军防守的阵地争夺攻坚战。马拉申科从昨天到今日,通过阵前伏击、快速机动突袭的两场战术胜利都难以再重演,毕竟德国佬都缩阵地里不出来了,你咋玩那些骚活儿战术?

确实存在被围德军战意衰败、士气低落、意识到自己无法逃出生天后, 主动向红军投降的可能性,但客观来说,你不能以这种概率性可能发生的事,当做你制定下一步战役行动计划和兵力部署的依据。

要是被围德军不投降咋办?跟你死磕到底咋整?那你是不是就没活儿了?拉胯了?号封一个月还钱扣七百多了?

说白了,这就属于把胜利的关键点寄托在敌人的拉胯无能上,将主动权交予敌人手中而不是自己掌握。一旦那些呐粹死战不降、顽抗到底,那么整个作战计划便会被全盘打乱、至少是被动拖延起步,属实是高级指挥员之大忌。

马拉申科一直都懂这个道理,作为领导上司、且和老马同志能尿到一个壶里的瓦图京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有一份与之截然不同的作战方案,能让领袖师在其该出现的地方继续战斗、发挥更大意义,将主动权牢牢掌握于红军自己的手中。

马拉申科和领袖师的任务,仅限于截断德军的退路、让德棍跑路计划破产,并且坚持到左右两路同时在向前迂回开进,但攻速没领袖师这么快,还得一段时间才能赶到战术节点投入战场的后续增援部队抵达为止。

一旦方面军的后续增援主力大部队抵达,这就形同于对领袖师的换防完成,马拉申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以将领袖师负责的作战任务和整个交战区域转交给友军, 将后续歼灭作战交由友军兄弟部队完成, 而后抽身出来稍作休整补充继续出发。

下一阶段的目标将直指因为先前的兵力集中、尝试战略反攻, 而导致后方兵力严重空虚的东普鲁士腹地, 领袖师将拿下更关键的战役战术节点,对整个前线上的德军主力集团完成更大的穿插迂回包围圈,进而为整个东普鲁士东南前沿的德军主力兵团彻底覆灭敲响丧钟。

讲白了说,拉一个快速包围圈进而吃掉这支德军主力装甲军,这仅仅只是瓦图京给马拉申科指定的一道开胃菜。

一旦第41装甲军被包围、失去战略机动能力,那么整个东普鲁士东南方向领袖师所在的作战区域上,将再无一支实力相当的德军装甲集群具备及时机动回援,阻击领袖师向纵深突击穿插的能力。

临近的战区里,确实还有几个独立拎出来的德军装甲师还算建制完整,也具备一定的战略机动能力,单从地图上看似乎具备拦截阻止马拉申科向东普鲁士纵深突破的能力。

但凡事不能只看地图上的部署标线,你得结合实际战场情况来看。

这几个独立拎出来的德军装甲师且不说个个都有繁重的作战任务,基本都是在各条战线、战区上扮演扛把子角色,应对自己防区内的红军正面突击都还应付不过来、且战且退,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有啥能耐抽身而出,去车马劳顿地一路奔波过去跟领袖师过招呢?

怎么?难道就真为了拦住领袖师而放弃整个东南战线?其它防区就不守了?

别说德军高层只要脑袋没问题就绝对不敢这么干,哪怕是德军真这么干,那对瓦图京而言也是“做梦都能笑醒”的那种大好事。

没了装甲部队救火支援的德军战线防御连个屁都不是,德军的一切步兵和防御工事,都会在红军航空兵、野战重炮、还有钢铁洪流的正面强击下被逐一突破,毁灭速度没有最快只有更快那种。

这也是红军的大胜,只不过是把胜利方式从领袖师后方穿插迂回,置换成了正面战场突破取得重大胜利而已。

改变的只是过程,不变的只有结果,最终的答案都一样。

所以不管德军如何应对领袖师下一阶段的行动,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瓦图京已然是踌躇满志、胜利在握、且志在必得。任凭德国佬怎么接招,瓦图京都有与之对应的应对方案,战略主动权在谁之手已经无需多言、这便是最生动的体现。

这一次,瓦图京发誓要给德国佬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好好上上课,让这帮呐粹知道什么才叫无可阻挡的红军钢铁洪流。

事实上,瓦图京之所以如此大胆地放任马拉申科去向纵深穿插挺进,这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含在其中。

首先,德军因为东普鲁士战役开战前的手头可动用兵力要比既有历史中多不少,这手头一阔绰就难免动点别的心思。

比如说某些身在柏林微操指挥的人一看地图,可能就觉得“喝!我手里还有雄兵百万, 对面毛子也不过百万左右,这差距不大。我德意志军人这么精锐,一个顶仨毛子不过分吧?嗯,这明显优势在我”。

在这种上层大脑的指挥下,下层的德军一线部队将兵力大量集中在前线与红军对峙,光对峙其实也没啥好说的,问题是他还打算通过一场战略反攻来重夺战略主动权, 将整个战略态势反守为攻。

这么打能不能成暂且不说, 首先你得聚集其尽可能强大、兵不嫌多的集团兵力才能尝试着去打赢这场仗。而在总体兵力虽不少、但单纯比较数字仍不如对面红军的前提下, 这就迫使德军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主力作战部队都拉上前线、准备参战。

从道理上来说,这么做是没错的。

你想逆境翻盘赌一把大的来反败为胜,这种时候要是还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地怕失败而不敢投入决定性兵力,仗还没打现在气势和准备上输人一截的话。那讲道理你这仗也基本不用打了,打与不打没啥区别,畏手畏脚不敢做投入地打了也是给对面白送战绩,根本赢不了。

所以即便是首脑层下达的战略命令有问题,但德军高级指挥层做出的军事部署却仍是没有问题的。遵循着首脑层下达的最高战略命令,做出了决心足够坚定的军事部署,将手头的决定性力量一口气都投入到了一线、准备参战,如此才能将不占优势的胜算尽可能最大化。

日期:2022-05-11 18:17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