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我站起来又仔细地观察起不远的这个小山头儿之后,左右寻思了一番就突然想起了些什么。然后我就把蹲在附近警戒的那个我们班里的班用95机枪手叫到了自己身前。而后对他直接一指眼前不远的这个“骆驼脑袋”小山尖说:“你带上一个战士,到这个制高点上,5分钟后开始实施火力声势策应,主要对准东北方向,按三分二的弹药基数打!”
这位班用机枪手是一个叫宋潘潘的高个儿一期士官,虽然兵龄只比我低了一年,但是对我现在的安排就没有一点的反驳和疑问,而直接对我摆出个OK手势,然后指了指他身后的一个机枪副手义务兵,两个人就脚步匆匆地与我们分开而直接奔向了侧前方的山顶。
然后看着这两个人端着枪渐渐消失在丛林里之后,我身旁的其他战士就表情就显得很是疑惑不解。不过唯独在心中已经打好了战术算盘的我,则是一脸的胸有成竹。
回溯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的辽西会战期间,我解放军为了保住刚刚攻克到手的锦州城池,当时在任的四野总司令林彪就迅速调派了两个纵队在黑山与大虎山一线设伏,阻击来势汹汹的廖耀湘西近兵团。而后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血战,在我军死守山头长达3天的阻击下,廖耀湘被迫决定转道奔向营口,可是当廖兵团刚刚转道开进才几公里,却再次遭遇到了猛烈的炮火和顽强的阻击,当时由于国军知道我四野部队的重炮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当时廖耀湘就错误地判定前方遭遇的正是四野的主力部队,可实际上挡在他们前面的仅仅是一个独立师的兵力外加一个重炮营。而就是因为这一被“忽悠”中错误的判断,让整个廖耀湘兵团的十万余兵力再次改变了行军方向,同时又丧失了最后一线的突围机会,最终以几乎是原地画圈儿的行军路线被我第四野战军的近十个纵队数十万兵力包围压缩歼灭在了大黑山下。
今天我们放眼整个辽沈战役的功过得失,也许那一次唯一的重炮营的火力阻击战术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辽西会战的关键时刻里,那仅仅以一个营兵力展开的火力忽悠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并且非常值得我们当代军人去深入学习!
所以哥就是根据这一历史战术教案,脑子里就灵光一闪,想出的这一招“声势”包围的策略!
而后我就带着剩下的这6个战士继续冲下了这处向北北延伸的山坡丛林里。等我们刚刚下到山坡的一半,背后忽紧忽慢的机枪声音就响了。看来这位战友已经完全明白了哥哥我的战术意图,因为我明显听到了在这班用轻机枪的震响之中,还混淆着断断续续的步枪枪响,同时有十数发子丨弹丨就在我们后面带着“啾啾啾”的声响穿梭在丛林高处的树叶之间。这声势从侧面地一听,就很给人带来一种此刻后面山坡上正在进行着激烈交战的错觉。
——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我现在布置的这种忽悠战术的目的,就是让此刻身在丛林暗处的某位野战老手误以为那个山头附近至少埋伏着一个班的堵截兵力而不敢贸然走上山坡——这样一来留给我们的堵截范围就大大的缩小了!
不过现在摆在我眼前的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此刻我所在位置的左边就是从林西边连接的另外另一道山岭,而右边就是我们四支队的武装包围圈之内的骆驼顶子背向山林……这就如同一个丛林中的十字路口。所以让哥有些苦恼的问题是,我真是不知道那帮从山洞里刚刚逃窜出来的匪徒,现在到底是在我们的左边还是右边?
身后山顶的枪声依旧在断续震响,我就带领着这6个战士半蹲在这片丛林中四处张望——这虽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但是作为指挥员的我最是不能过于焦急!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这时我就以无比冷静的心态而抛开了耳边这些断断续续的枪响,然后就好像听到了几声脚掌踩动树叶的声音与一连串的噗噗作响的心跳……虽然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但是最终还是被我群定方向——他们就在我右侧3点半钟方向的丛林里!——没错,他们此刻还没能逃出包围圈!
记得我曾经偶尔看过一本关于二战特种作战指挥官的个人自传书籍,其中有一个叫做奥托•斯科尔兹内的少校让我比较记忆犹新。他是一个在二战中战功尤为显赫的,同时又是与英国特种战的鼻祖大卫斯德林齐名的特战指挥官。在他个人记述的文章里,就有一章他在1941年作为德国帝国师的一员参与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时回忆,这上面明显记录了几条,在他的身边不止一次出现过拥有第六感特长的军人。而其中一个叫做汉森的上校就在一次苏联炮火突袭之前,抢先预感到了危险的将至,然后迅速做出了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命令,不过最后竟是奇迹般地拯救了整个炮团司令部的人。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像这样的几近神乎其神的心灵感应却又不止出现过一次!
回想曾经我对这种战场上罕见“心有灵犀”现象一直是报以半信半疑的态度,但是现在几经耳濡目染的熏陶的我,对此现象的体会感觉真切到了一种极致!——现在的我终于相信了!
时不我待,然后我再次以半蹲的姿势手语命令周围的战士向我靠拢,然后再用手语告诉他们:犯罪分子就在东侧的3点半钟方向,从现在开始,人与人间隔50米,呈一字隐秘搜索队形向东侧前进。
大家看懂了我的手语命令之后,首先的第一反应就是很疑惑,但是在左右地看了看,一时也找不到出更好的根据,然后就纷纷点头着示意明白。
丛林的微风中传出了几声“哗啦哗啦”的快响,这是我们在统一送各自的步枪内的第一发子丨弹丨上膛。等做完了这一动作之后,我又迅速在自己背后的战术包里取出并直接展开一张丛林伪装网罩在自己的身上,而同时蹲在我身旁的其他战士也在做最后的面部色彩伪装。
而在这前前后后不到30秒的时间里,我们就统一做好了战斗前的最后一部准备工作。我就一个手语“进攻”,率先以半蹲基础上的“蛙步”慢慢地朝向东侧的丛林开始搜索。无声之中,我们共7个战士就拉开了一条长度近300米移动搜索线。
终于,我们这样才刚向前推进了几百米,我就听到了前方有越来越明显的脚步快速踩动着树叶轻的声响。哥就以“鸭子步”的动作快速闪到一颗较粗的树干后面,然后慢慢地露出半个脑袋观察起前方的情况。
这时我第一眼就看见了有三个手持AK的半蒙面男人正朝着我们这个方向小跑着走来。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俄罗斯原产AK47,青黑色的机匣和那厚实而弯曲的*护木,以及那与56式有着明显差别的枪口特写。不过这画面还是让我有些纳闷儿——难道他们真的只有三个人?
然后我就缩回脑袋,身子贴着这个大树慢慢直起来的同时向我左右两个战友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意思是准备干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