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如今还拿下海军的建造权。
李东阳点点头,转身向弘治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臣请陛下开恩。免除扬州生员于茂等人剥夺功名之惩罚。改为流三千里,往军前效力。免除金陵生员十三人剥夺功名之惩罚,罚金三倍赔偿真理报社。”
李东阳作为首辅,当然不可能把球踢给弘治皇帝,然后什么都不管。他得帮弘治皇帝把“锅”背起来。将来士林对这个结果不满,骂得也是他。
弘治皇帝心情愉快的道:“准奏。”
议事结束,弘治皇帝心情大好的赐汤饮,留阁臣们、张昭、英国公张懋、侣钟说一会话,这才令他们告退。
群臣们三三两两的散去。
在弘治皇帝身边的诸位内廷大珰也向弘治皇帝辞别。他们这些太监在宫中来去自由。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给小太监扶着,当先一步,慢悠悠的离开万寿宫。
李荣抬头看一眼天色,八月下旬秋高气爽,感慨的道:“张伯爷这圣眷之浓,本朝无出其右者!偏偏还如此知进退。在本朝前途不可限量。”
这话感慨中有点憋屈。他和张昭因为御马监下属的兵权:腾骧四卫闹的有点不愉快。
王岳性子比较直,尖着嗓子道:“他哪里退了?法外开恩的是皇爷。判决还不是按照律法判的。这事登到报纸上,肯定没有人会说张昭退让。
再说,张昭此次拿到的好处大了去。改革江南卫所,天下兵权归一。他这个枢密副使权力大增。再增海军,更是如虎添翼。
这是公事上。他私下里捞得好处呢?数不胜数。你们不会以为刘大夏派人抖出来的证据是假的。”
“嘶…”
跟着几位大珰的小太监们轻轻的吸一口冷气。最近比较流行这个。张伯爷在两淮捞钱啊!
外界谣传是一千万元。
这真是叫人眼热。
陈宽插话道:“真要数他落的好处,恐怕还是圣眷。皇爷想要朝局稳定,张昭跟着配合。他这圣眷只怕要跟重。”
“是极。”
“陈公公言之有理。”
陈宽道:“走吧,我们一起去小酌几杯。”
张昭出西苑时,和首辅李东阳约定过两天去内阁拜访他,谈一谈盐运公司的事情。
在这次风波之中,李东阳和张昭的关系出现某种裂痕。这是一个修补的意思。李东阳很欣然的接受。
有些事情,太监们都看得出来,李阁老岂能看不出来?
三名阁臣从西华门入紫禁城,顺着广场往内阁办公地点文渊阁而去。
谢迁微微叹口气,道:“宾之兄,你觉得东瀛的白银能否运得回来?上次不还说东瀛四岛正在生乱吗?大小诸侯打出狗脑子来。”
焦芳没说话。这是废话。以大明新军之利,东征东瀛焉能有不胜的?
李东阳微微点头。
其实,他们三个辅臣都已经感受到,大明的整体战略即将往东:东据朝鲜王国,东瀛。
张昭那一套早就发在报纸上。即便今年把鞑靼人痛揍了一番,但依旧不是灭国之时。需要继续给大明补充血液。
但是,令他们颇感无奈的事,大明的国策制定者其实是张昭啊!这令他们情何以堪?
张昭进宫的消息京中上下瞩目。御前的奏对情况很快就传出来。
改革江南卫所,兴建海军,惩罚生员再由天子法外开恩,这一条条意料之中的消息依旧急剧的冲击着京中大臣、权贵们的神经。
礼部尚书张升请求致仕的奏章第二天就摆在弘治皇帝的案头。他已经决定辞职。
同时这也是为攻讦张昭失败负责。内阁票拟的意见是“可”。
当然,以张升的政治地位,如果他一上奏章弘治皇帝就批准他辞职,那反倒是像他有罪。
总得要往返多次才行。
八月下旬是清秋时节,清晨时分薄雾渐散。一个个的报童在街道中卖着报纸。
“卖报,卖报。今日真理报头条:鞑靼不足虑,大明的未来在海洋。”
“卖报,卖报。今日明理报头条:法理与帝王。”
“卖报,卖报。今日论道报头条:江南卫所改革浅析,枢密院需要改革。”
李梦阳慢悠悠的走在报社镇的街道中,喊住一个背着斜跨帆布书包的报童,“小朋友,分别给我四份报纸。”
所谓四份报纸指的是:真理报,明理报,论道报,邸报。
现在京中的一般人读报只读前三种,但是他每次都会买一份邸报来对照着看。因为邸报的形式虽然枯燥,但是却会把昨日的奏章基本都节选刊登出来。
这就是朝廷大事的脉络!
他久历官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门道。真正能影响朝廷决策的,绝不是三大报纸,而是邸报上刊登的那些“奏章”啊!
“好的,老先生!”
报童约十一二岁的样子,蹲在路边,麻利的将四份报纸递给李梦阳。
李梦阳给了小报童一角钱的硬币,“不用找了。”
随着报业的兴盛,各家报纸的价格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现在每家报纸的价格都是两分钱。
如今京中的货币早就被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硬币慢慢的替代。市面上通行的是分、角、元。再往上的计量单位就是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之前的计量单位:分、钱、两被取代。
当然,大明历代发行的通宝和宝钞还在民间使用。但正在逐渐的退出支付场景。大明皇家银行的网点对外回收、兑换通宝和宝钞。
他内心里总有一股隐忧,大明皇家银行如果滥发货币会引起何种后果?
但他终归是一介文士,对经济学不擅长。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听闻京师大学里的一些老师、学生就是在研究这个问题的。
“谢谢老先生。”报童收了两分钱的“打赏”意外的高兴,连连道谢。
李梦阳呵呵一笑,走进望海楼中。
嘈杂的人声扑面而来,还有热气。完全不同于外面街道上的寒冷。
店里的伙计忙迎上来,“老大人,还是老样子?”
“照旧!”
李梦阳拿着报纸,在大堂里找个空位置坐下来。吃着可口的早餐,开始读报。
前几日张昭回京对整个朝堂、政局的冲击还在。反应出来就是在报纸上的争论。
江南卫所即将裁撤,兵权归一,全部由枢密院管理。兵部如今也就管管汤汤水水的事务。比如:驿站系统。
对此,论道报上的“攻讦”文章一直不绝,鼓吹枢密院要改革,不可将兵权集中给张昭一人。这种论调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李梦阳对此是嗤之以鼻。只要张昭没打败仗,把兵权放在他手中,不仅是皇帝安心,内阁诸公恐怕也会非常安心。都是从弘治年间过来的大臣,谁不知道鞑靼人入寇时的损失?
这种分兵权的文章现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等到大明真正的虎视四方,精兵良将无数,庙堂诸公和皇帝才有可能分割张昭手中的兵权。
真理报上依旧在鼓吹海权。这几天是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的发。核心论点是强调“日后的财富将会来自于海洋”。所有的大城市都会出现在沿海地区。
日期:2020-04-18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