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3-15 22:20:42
三、两次遇险
我团三营在广西宁明县板兰隐蔽待命,侍机穿插作战,后因作战意图被越军察觉,上级取消了原来的作战计划。这时对越作战的第一阶段已告结束。战斗转入第二阶段,上级命令三营于2月28日晚夜行军,天亮前赶到越南广宁省北部的高巴岭作战。
当晚,天下着小雨,时断时续,天漆黑,几步外看不清人影,为防止掉队,每个人左臂上系条白毛巾。途中要通过敌人两道封锁线,队伍行进不准发出任何声响,不准有任何灯光。道路泥泞,一步三滑,走着走着不时传来人摔倒的声响。在通过一道山沟的时候,三机连一匹驮着82无后座力炮的骡马栽进了山谷,眼看着马摔死,却无能为力,心情象失去战友一样难过。
3月1日天蒙蒙亮时,部队赶到了高巴岭地域,这时,我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左脚崴了,脚背180度翻转,坐在泥泞的地上,我疼得眼泪直掉,咬咬牙,用手把脚面又翻回原位,不一会,脚腕肿得象特大号包子。队伍走到前面去了,眼看要掉队,我用力站起来,一狠心拔腿去追赶队伍。也许是战场高度紧张的缘故,后来居然没感觉疼痛。要在平时,恐怕连路都走不了的,非住院不可。说来奇怪,在往后的几天战斗中,我把脚伤抛在脑后,约一个星期,脚竟奇迹般的消了肿,脚又完好如初。
日期:2021-03-15 22:21:49
3月5日早晨,我沿着田埂小路去三营指挥所,附近的树林里,配属我团的炮兵第1师第25团的榴弹炮群,不断向越军阵地试探性的炮击,越军也零散地还击,炮弹飞在空中发出“威”、“威”的呼啸,掠过头顶,在远处爆炸。
这情景我没当回事,突然,一发炮弹“嘶”的一声落在我面前的稻田里,离我约六米远。初上战场,缺乏经验,我当时懵了,竟然忘记卧倒,愣愣地站在那里,几秒钟后,不见爆炸,我悬着的心才放下,踩着松软有弹性的泥巴走近细看,田里留下一个碗口大的空洞,炮弹钻进泥里不见了。第一次遇险,有惊无险。有人说我命大福大,炮弹见了不敢炸我。有人说我祖宗显灵,逢凶化吉,躲过一难。其实是越军的一发臭弹,碰巧被我遇上罢了。
当日上午,三营进入进攻出发阵地,战斗就要打响。在一座泥土砖屋里,梁柏林参谋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坐在背包上匆匆写遗书,他问我为什么不写?我说我压根没想过要写,万一牺牲了拉倒。接着,梁参谋嘱托我,我俩如果谁还活着,就负责料理后事。他的话我觉得不吉利。(也许是预兆吧,想不到这竟成了他的遗言。后来他牺牲了,是我帮他料理了后事的)。
话刚说完,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了,一发重炮弹“轰”的一声落在土屋后墙外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仿佛要将这屋子掀翻,屋后墙被炸塌一角,震落的尘土厚厚一层,像烟幕一样,令人窒息。尘土中梁参谋一跃而起,大喊“肖干事,快进猫儿洞!”我和梁参谋迅速躲进屋外的猫儿洞,躲过了炮击。好险!假如炮弹再近十米,这房子肯定被炸毁。这是我一天中第二次遇险,幸运之神眷顾了我,马克思又不肯收留我。
日期:2021-03-15 22:25:05
四,高巴岭战斗三昼夜
高巴岭,位于越南广宁省北部,海抜1060米,山高坡陡,易守难攻。山上由越军325B师两个加强营固守,构筑了大量坚固防御工事,配置了各种火炮、轻重机枪的交叉纵深火力。尤其是高射机枪居高临下打步兵,射程远,火力猛。在战斗的第一阶段,兄弟二团巳与敌在高巴岭激战数天,分别夺取了1号、2号、3号、4号、5号五个高地,剩下的6号、7号高地,师首长决定由我团三营来攻打。
高巴岭
日期:2021-03-15 22:26:19
3月5日中午12点,进攻高巴岭6、7号高地的战斗正式打响,先打6号高地,三营七连担任主攻,九连助攻,机炮连分散配置到步兵连,以增强火力,八连为预备队。敌人一个加强连防守,战斗十分激烈,炮弹、手榴弹炸得山崩地裂,山头烟雾滚滚,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七连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敌人拼死抵抗,第一次进攻受挫,主攻排排长孙景康牺牲,副指导员陆升风牺牲。稍后,又组织第二次进攻,炮火轰击40分钟后,部队又向敌阵扑去。敌人火力异常凶猛,加上地形不利,这次进攻二排长陈达聪负伤,随七连行动的副营长黄显帮负伤。
接着,又发起第三次进攻,指导员韦炎辉冲在最前面,手臂和手掌同时被敌人两发子丨弹丨击中,手指被打断两根,接着腹部又中弹,他倒在地上,仍然不肯下火线,忍着剧痛,高喊:"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一定要消灭敌人,坚持到胜利!”(战后,韦炎辉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模范称号)
日期:2021-03-15 22:26:58
伤员和烈士不断增多,我带领的担架连,一批又一批将弹药送上阵地,又一批又一批将伤员和烈士抢下阵地,送往国境线。运送途中,山高路陡,又窄又滑,本来没有路,硬是被我们踩出一条路。开始两人抬一副担架,十分吃力,体力不支不说,有时前面的人滑倒了,坐在地上,担架上烈士的尸体滑下担架,骑在摔倒人的脖子上,没人帮忙拖回尸体,滑倒的人爬不起来。
如果是伤员,担架摔倒,伤员伤上加伤。因此,我安排四至五人一副担架,两人抬两人护卫,轮流换班。由于运输工具落后,有的伤兵死在路上。有个江苏籍战士,大腿根部伤了动脉,在担架上呼呼直喘气,抬到半路,猛扑腾三下牺牲了。如果有战斗直升机运送,阵亡率起码减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