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03 10:00:33
前方探马传来消息:伏允可汗已经逃到了突伦川附近,按照这个趋势下去,这小子估计会逃奔到于阗(tián)(今新疆于田县附近)。也就是说,唐朝的骑兵部队像撵狗一样,将伏允可汗一直撵到如今的国境线附近。
接下来怎么打?就此罢了,还是继续追击?
大将契何力表示,他已经杀红了眼,得知伏允可汗的准确定位,契何力嚷嚷着要去斩尽杀绝,可小伙伴薛万钧却拦住了他:“老兄啊,俺们之前就是轻敌冒进,这才被人家捅了两刀,且行且收敛啊!”
契何力咆哮道:“吐谷浑人没有城郭,随着水草的迁移而流动,如果不趁他们聚居在一起时袭击,等到他们四处游荡,怎么能捣毁他们的巢穴呢?”
契何力亲自从军中挑选了一千多个骁勇善战的骑兵,随后直逼突伦川,薛万均看到战友们都奋力而为,自己也不甘落后,率部随后紧随。
此时,征战的大军已经长途奔袭了数千里地,无论是体能还是精神状态,都已经到达了极限,将士们几乎是咬紧牙关,才坚持下去。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面临沙漠缺水的现状,无奈之下,唐军只好拿胯下的战马开刀,茹毛饮血。
写到这里,只能感叹一句:真的是天佑大唐啊。
伏允同志逃跑的时候,居然带了数十万匹牛羊马匹,这些是他的全部家当,可以用来保全族人的性命,以求东山再起。然而,这些牲畜也成为伏允同志的累赘,以至于他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始终甩不掉唐军。
据史料记载,李靖的大军在突伦川附近追上了伏允的主力部队,两军爆发了骑兵的主力交锋,伏允的牙帐最终被唐军攻破,数千名吐谷浑士兵被诛杀,唐军获得了20多万头牲畜,大军顿时气势如虹。
唐军步步紧逼,伏允可汗已经陷入绝境之中。
事实上,当外族入侵时,最容易引起政权内部的动荡,吐谷浑也没逃过这个历史的宿命。而真正葬送伏允同志的,恰好是他的儿子,大宁王慕容顺。
慕容顺实力演绎,什么叫“坑得一手好爹”。
607年,慕容顺以吐谷浑王子的身份前往隋朝朝贡,正巧碰到隋炀帝对吐谷浑动手,他因此被扣押在长安城,这一住便是多年。后来,隋炀帝收编了吐谷浑的地盘,随后任命慕容顺为新的土谷浑扛把子,并责令吐谷浑贵族尼洛周辅佐他。
遗憾的是,慕容顺还没到达都城,尼洛周就被人干掉了。想想看,慕容顺在国内没有任何根基,就算回家也是个傀儡,运气不好的话还会被族人杀死,于是干脆横下一条心,留在了隋炀帝的身边。
唐朝立国之后,李渊为了拉拢吐谷浑势力,决定将慕容顺送回去,至于回去做太子还是做什么,李渊就管不着了。此时,伏允同志已经收复国土,并且新立了另外一位太子,慕容顺的地位便显得非常尴尬。
日期:2021-02-07 11:36:29
曲折而又悲惨的一生,让慕容顺闷闷不乐,心生怨恨。
眼下,李靖率领唐军横扫吐谷浑全境,以至于快要亡国灭种,吐谷浑百姓惴惴不安,纷纷将怒火撒到伏允可汗和天柱王的头上,慕容顺拉拢了几个亲信,暗中策划了一场政变,杀死了天柱王,随后率领部族投降了李靖。
伏允可汗遭逢意外的打击,不得不率领一千多骑兵仓皇出逃,临走之时并没有带多少家当,不到十天的日子,伏允可汗就被走投无路的部下杀死。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李唐的将领们用实践证明了先祖们的铁血意志。
慕容顺成为吐谷浑的新一任大汗,正式匍匐在李世民的脚下。
李世民似乎有先见之明,他觉得慕容顺没能力摆平国内的部族势力,于是让李大亮率领数千名精兵留在吐谷浑,打算帮他看场子。
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慕容顺很少在国内生活,支持他的势力并不多。再加上两国刚刚爆发了亡国灭种的战争,吐谷浑的百姓安稳之后,便开始仇恨李唐政权,而慕容顺为了自保,又一味地依附李世民,没过多久就被族人刺杀身亡。
用悲催两个字来形容慕容顺的一生,实在是很恰当。
想当年,隋炀帝为了处置吐谷浑的地盘,设置了四个大郡,如今李世民灭了吐谷浑,又该如何呢?有趣的是,李世民没有任何安排,打完了仗,将军们回朝交旨,该升官的升官,该得赏的得赏,至于吐谷浑,还是保持原样。
新的可汗叫慕容诺曷钵,是慕容顺的儿子。
636年,李世民封他做了河源郡王,让他继续掌管吐谷浑。李世民的决定使人莫测高深,按照后续的历史发展来看,李世民很可能意识到西南边陲的吐蕃政权正在强势崛起,想要扶持吐谷浑的残余势力,把他们视为缓冲地带。
然而事情的真相,谁又能知道呢?
日期:2021-02-07 20:05:33
能征善战李世民,专治各种不服
李世民专治各种不服,吐谷浑耍横无赖,所以被打得满地找牙,生活不能自理。刚刚治理完伏允同志,李世民就把矛头指向了高昌国。
这种不服就打的节奏,很像多年以前的隋炀帝,两个帝王的性格是否有相似之处,两个国家所处的外交环境是否有相似之处,很值得我们玩味。
其实,要把高昌国说清楚,必须先说高昌古城,因为在西域的历史上,是先有了高昌古城,后来才有了高昌国。
公元前1世纪,西汉的大将军李广利为了贯彻汉武帝北防匈奴,控制西域门户的战略,率领军队在此屯田,并建造了一个小型的城池,其实就是几段低矮的土墙而已。这个城池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然要取一个寓意长远的名字。当时,这个地方位于高原之上,再加上西域的商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可谓“地势高敞,人广昌盛”,因此就被叫成“高昌壁”。
这便是高昌古国的起源。
事实上,高昌古城的附近还有一个交河城,位于吐鲁番市的西北,是西域车师古国的都城。交河城要比高昌古城早得多,又是人家车师古国的都城,不适合汉军屯田,李广利这才重新找了个地方,建立了高昌古城。
公元450年左右,北凉的贵族沮渠安周在中原战败,一口气跑到了高昌,顺手灭了车师古国,建立了高昌北凉。
公元460年,高昌北凉被柔然政权所灭,柔然政权扶持阚伯周为王,正式建立了高昌政权。从此,高昌古国正式取代交河城,成为中原与西域之间北部通道的战略门户,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和西域其他国家不一样,高昌国并不是以游牧为主。
高昌国位于西域丝绸之路,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来来往往的商人需要吃饭住宿的地方,这些只能通过固定的城池来供给。更何况,李广利当时在高昌屯田的时候,输入了不少中原的农业资源和生活方式,以至于高昌古国和中原一样,都是以城池为中心,农业和手工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正是因为高昌的游牧文化不浓厚,西域和中原的文化可以在此地生根发芽,这才使高昌古国成为西域丝绸之路上最繁荣的宗教和文化圣地。贞观时期,唐玄奘西出玉门关,遍游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最后回到了高昌之后仰慕此地的宗教文化,因此和国王结成异姓兄弟,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