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龄修
这是一本即将印制的新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曾庆瑛教授最近十余年来的著作。全书是以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首发的六篇文章为基础,增补平日另外记录的文字资料,加工撰著成的。这六篇文章依次为《陈垣先生的家乡、家庭和感情世界》、《祖父陈垣在“文革”的岁月里》、《一炷心香寄哀思——纪念公公陈乐素教授百年冥诞》、《第一个飞上蓝天的中国妇女——洪美英》、《新会陈氏第三代史学家陈智超》、《活出自己》。前面的五篇,是作者以婚后家庭中四位亲人为中心的纪事之作(祖父援老两篇),最后一篇写自己,合在一起也可视为新会陈氏史学世家的家庭现代史。我有幸在这些文章刊出之初就一一拜读过,并为文章的可读性所吸引。现在作者亲自将其加工成统一完整的著作,在内地印行以飨读者,令人高兴。我想借此谈点个人感想。
作者受过大学历史系的正规训练,熟悉史法,又有虽不华丽但是准确、温煦、流利、畅达的文字功夫,表现更难得的是具有一颗平常心,一种自然的创作冲动,合情合理的撰著动机。这多种因素合成强劲的创造力,把五位家人的经历和成就,变成这样具有可读性的文章。无论原来的六篇文章还是现在的本书,内容的安排颇具匠心,不仅各篇重点不同,一家人的事本易重复而没有重复,而且考虑家人过去在学术界的情况,了解和介绍较多的,则本书不做复述。关于陈援老的部分,就少谈大家比较熟悉的学术成就,只以一个亲人的优势,写自己亲见亲闻,外界所知实在很少的,有关援老家乡、家庭、感情世界,和他人生旅程最后阶段的遭遇、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情况。这样,大家读来都感觉新鲜,引人入胜。实际上,作者没有忘记,用画龙点睛之笔,在必要时突出一位史学大师言行的特点。关于乐素先生的部分,写得很是精彩、传神。乐素先生为人低调,虽然他在史学和教书育人两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社会上对他的宣传、介绍却较少,也许可以理解为他被父亲的声名所掩吧。这就给作者保留下较多的描写空间。作者可以更加放松、自如,“介绍他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为人处世的风范”。因此,家学的浸染和传承,乐素先生的胆识和机智,对后辈的慈爱,感情的细腻,他的爱国热忱,都通过实例生动地表现出来。作者与她描写的对象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属于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与外人相比,观察和了解的内容不同,视角和感受自然也有异,像陈援老家庭生活之不和谐,陈援老感情世界的某些问题,外间何从得知?然而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能不引起关注。作者写的,大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镜头,没有虚捏,没有溢美,没有耸人听闻的故事,没有登台作秀的表态,一切都那么自然、普通。我读时虽然也挑小毛病,但总的说却给我很强的可信赖感。我说作者有一颗平常心,指的就是这一点。她只想介绍她热爱的家人,没有丝毫掀起轰动效应的动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