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篯、向达之死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战斗檄文,竟成为引燃“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1966年5月25日下午2时许,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等七人,在校园大饭厅东墙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指责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宋硕、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彭佩云等三人对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按兵不动,冷冷清清,死气沉沉”,号召“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战斗的时候了!”16月1日,毛泽东指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聂元梓等人书写的这张“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司马洪涛《评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长篇文章,矛头直刺北京大学党委和时任北大副校长兼历史系主任的翦伯赞。文章指斥道:“翦伯赞对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极端仇视。一九五八年以来,在一些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革命的史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组织起来,编写教材,重新改写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翦伯赞发表了《学习司马光编写〈通鉴〉的精神》一文(《人民日报》,1961年6月18日),借司马光的幽灵,大肆攻击史学革命,诬蔑党领导下的集体编书是‘浮躁急迫’,是‘突击的方法’。他提出一条反党的组织路线,鼓吹‘要搞好集体编写历史的工作’,每一部书都‘要有一个司马光’,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像司马光那样既是政治上的‘反对派’,又是所谓‘专家’的人来作‘主编’,自行邀请‘具有专门研究而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才成。”又说:“为了贯彻他的反动史学理论,翦伯赞以司马光自命,邀请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兼所谓‘学者’,着手编写《中国史纲要》。”2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