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迅速意识到,即使借助钱学森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不可能立刻上马导弹项目。当时的中国,没有一家工厂可以生产出所需的复杂材料。没有大型风洞,没有引擎测试基地,没有发射基地,没有专攻火箭推动问题的大学研究所。甚至,连一本拿得出手的有关这一学科的教科书都没有。
当钱学森充分了解到中国当时在科学、教育和国防方面的落后时,他感到有些茫然。“既没有研究工具,也没有研究设备,”他写道,“这时候,我的思想转了一百八十度,从乐观一下变为悲观,真是觉得作科学研究寸步难行,简直急死人……我不知道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找出路,怎样白手起家。”
40年后,中国拥有了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库,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商之一。中国报刊上的文章称颂钱学森为开创了奇迹的人,他让一个在1955年的时候还造不出一台像样的汽车或自行车的国家在太空科学发展上作出了革命性的突破。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场了不起的革命中,钱学森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直到最近为止,几乎所有与导弹相关的活动都属于军事机密。仅仅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中国才开始在官方历史记载或发行量有限的专著中披露相关的信息,要么就是新闻报道中一些含糊其辞的大致介绍。最近,为了树立自己在世界导弹发射市场上的权威形象,中国开始注重宣传工作。但即使曝光增加,许多问题依然是未解之谜。甚至那怕是想要获取几张导弹研究机构或导弹发射的历史照片,都相当的困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