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台湾十二胜景』,景致宛如奉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溪,古名“大姑陷”,源自平埔族凯达格兰人霄里社等台湾少数民族对大汉溪、大水的称呼。境内群山耸立,东南有角板山、水流东山,北有鸟尖山、插天山,西临八德、龙潭台地,并有大汉溪南北贯流,多年侵蚀让河的东岸形成了一列悬崖,高约50米,蒋介石行馆正是位于崖边南北狭长、向西突出的台地上,居高临下,视野辽阔。

清代雍正年间,大溪开始有汉族移民入垦,建立街肆;道光年间,林本源家族为避漳泉械斗之祸,移居至大溪,招募垦民。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后,于光绪十三年(1887),在大溪设置全台抚垦总局,以“大嵙崁”名之,直到日据时期废厅设州,才正式改名“大溪郡”。

大溪今日的老街景色,源自大嵙崁在英法战争后被英国列入淡水港范围,成为淡水河系内河航运最上游河港,也是台湾地区最早期通商口岸之一,许多洋行均设点从事茶叶、樟脑买卖。当年各商船均停泊在大溪崖边供货物集散,俗称“崁津”,伫立崖缘即可俯瞰大溪古吊翁桥四周风帆云集,而以“崁津归帆”列入“台湾十二名胜”。

日据时期,殖民政府于1912年开辟大溪公园,成为全台最早的公园之一,日本人除了于1932年在公园南端兴建“公会堂”,由三座单栋建筑组成,提供地方集会典礼使用外[大溪地区最早兴建的公会堂,于1921年设于邻近公园旁的普济路街区,1923年4月25日,日本裕仁皇太子“御使差遣”(侍从官)前往角板山巡视时,也是以大溪公会堂作为中午进餐与休憩场所,不过之后则被新建成的大溪行馆所取代。],并在园内新建了大溪神社。1945年日本战败,大批日本象征性建筑,如全台各地日本神社等陆续被破坏捣毁,大溪神社也不例外,不但被铲除,正殿础石旧址还盖上一座三层楼高的超然亭;公会堂则被保留下来,但改名为“大溪中山堂”,也因缘际会地被陈诚列在蒋介石行馆名单之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