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悲剧,或许从第一次应考开始,黄巢便注定悲剧。因为无论如何努力,他都几乎无中第之可能。
其一,录取名额少。唐代入仕主要通过科举、门荫、流外入流(吏员升入九品文官之列)、战功等,因此科举入仕者的比例远小于宋代以后各朝。
其二,考前便已内定。公卷通榜,是隋、唐五代及宋朝初年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所谓“公卷通榜”乃是指的“公卷”与“通榜”两个内容。公卷,是指考生于考前将平日所做诗文送至朝廷中的饱学名儒手里,经他们传阅评判,在评审圈中打响知名度。这样,考生在未考之时,就已有了一定的客观地位,不必再经过考试。一经公众推荐,即可任用。至于通榜,则是按照实际的舆论来排定选取知名之士,不靠考场上的临时发挥。主考想要录谁,往往在考前已经内定,考试本身就成了走过场。这无疑是在给达官贵人的子弟大开方便之门。[1]
其三,崇尚姓氏门第。“崔、卢、李、郑、韦、柳、杜、裴等几大世家一直都是唐代最负盛名的望族,翻阅《唐书》即可看出,唐代高官显贵出身于这几大门第的最多。例如河北范阳世族卢氏,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到唐僖宗乾符二年(875)的九十年中,登进士第者达一百一十六人,从每年取士不过三十名而论,这个数字十分惊人。”[2]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