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1-09 10:14:04

起兵靖难(一)

北平地方和军方两个部门的联合执法,结局极其失败。早有准备的朱棣,在抓捕行动当天,将张昺和谢贵抓住杀掉。之后,朱棣迅速派人占领了北平九门,进而控制了整个北平的局势。

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中国人做事讲究脸面,所以无论何种烈度的争执,就怕撕破脸,因为撕破脸就意味着可以不要脸。不要脸就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双方的角力,也就可以由暗战转为明战。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在北平起兵,并且打出了“清君侧”(意思是铲除皇帝身边的奸贼)的旗号。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朱棣的这个“清君侧”的概念,固然是受到了当年西汉七国之乱的启发,但理论基础却也是父亲朱元璋的《皇明祖训》。

搬出来《皇明祖训》,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证明自己的出兵合法性。既然是按照祖训,要替建文帝铲除周围的奸佞,那么这次军事行动就要有个好听的名字,而不能随随便便地喊一个“南讨”“北伐”之类的烂口号。朱棣的智囊团们搜肠刮肚,想出了一个“靖难”的名字,意思是平定叛乱。而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为“靖难之役”。

所以说,就怕流氓有文化。明明自己出兵的性质,就是以下犯上,以地方犯中央的叛乱,却要从理论高度上拔高,说成是自己去帮皇帝平定叛乱。因此,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未动,忽悠先行。这种杀人又诛心的战术,是中国古代战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战争的合法性问题,意味着古代儒家道德的制高点,也就提前掌握了天下苍生的人心向背问题。或者,至少也是搅浑水,让天下苍生感到莫衷一是,感到无论帮谁都是错,不如安静地做一个吃瓜群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