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0-20 23:27:10
北府兵(七)
北府兵,是魏晋时期一支威名赫赫的特种部队,其战斗力之凶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北府兵这个名字特别容易让人误会。首先北府兵虽然名为“府兵”,但这个“府兵”同北朝的府兵制下的府兵概念毫无关系。北府兵最开始算是谢安身后的陈郡谢氏士族的私人部队,后来升级为国家军队,是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而不是半职业的“府兵”。此外,“北府兵”的本意,并不是来自于北方的意思。北府兵的得名,是因为当初的创建地在京口(镇江),京口在当时又称“北府”,仅此而已。然而巧合的是,当时的京口聚集了大量逃难到江南的北方流民,这些人中有很多加入了北府兵。所以组成北府兵的主要基层作战人员,恰恰就是北方汉族百姓。因为北方流民的缘故,所以北府兵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流氓无产者,而且关键是,这群无产者对于北方蛮族充满了刻骨的仇恨。这样的一群人,只要是动员得当,训练到位,他们所迸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谢安只是负责着手组建北府兵,而实际的操盘人是谢家子弟,谢玄。
日期:2020-10-28 20:38:36
北府兵(八)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是当时那个时代少有的能臣良将。当时的外朝,谯国桓氏如日中天;内朝,说了算的其实就是陈郡谢氏。所以,让当时担任宰相的谢安在国家政府机关,给谢氏家族的子弟们安排个把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需要考验谢安的是,这个人是否出类拔萃。谢安是从小就看好谢玄的,所以面对北府兵的组建,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谢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亲侄子谢玄。
针对这件事情,当时的中书郎(中央办公厅秘书)郗(xi,一声)超直言不讳—“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晋书.卷七十九》)。作为谢安在朝堂上的政治对手之一,郗超一直和谢安不和。而在谢安举贤不避亲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郗超的这样一句评价,谢玄确实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北府兵在谢玄的招募,训练和组织之下,很快就拿捏成型了。
日期:2020-11-04 22:18:21
北府兵(九)
公元378年,苻坚按捺不住自己南征东晋蠢蠢欲动之心,终于发动大军,分成东西两路南下伐晋。当时的西路军,由自己的长子苻丕率领,走南阳盆地,进攻襄阳(湖北襄阳)。而东路军,则由大将彭超统帅,直接进攻江淮大平原上的重镇彭城(江苏徐州)。
西路军的进展虽然非常缓慢,但是第二年也拿下了襄阳,俘虏了守将朱序;而东路军则将彭城团团围困,看起来也指日可下。
襄阳丢了,但江汉平原和江南之间还隔着长江水路,还隔着鄱阳湖平原这块东晋传统辖区,看起来也并非是迫在眉睫。但彭城可就不一样了,彭城历来是淮北重镇,属于典型的“平原建大城”。南侵的部队虽然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能够任意驰骋,但却不敢轻易绕开徐州直捣南京。而我们前文提到的朱棣同志,也是在靖难之役后期,打服了徐州方向上的军队之后,逼的徐州守军闭门不出,这才放心地绕开徐州,直奔南京。
日期:2020-11-06 08:31:06
帖子里的各位兄弟姐妹,周五早上好!
昨晚,渔夫的“重读中国历史QQ群”被封群了,QQ群内老朋友们请尽快加入“新中国历史群”。
先聚齐核心成员,我们再做计较。新中国历史群—二维码如下,
日期:2020-11-10 21:10:47
北府兵(十)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彭城一丢,那么淮东就危险了。我们前文曾经分析过,淮东的重镇扬州一旦失守,那么扬州到镇江就是一条黄金水道,那么东晋的都城健康也就危险了。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谢玄接到调令,帝国准备派这支刚刚成军不久的北府兵,去解彭城之围。谢玄到彭城的时机显然不对,因为这个时候去,很容易被围城部队搞出一个“围城打援”。不过即便如此,谢玄依然带着一万多人的北府兵部队,救出了彭城城内的军民,并成功地撤出彭城,给前秦留下了一座空城。退回来的北府兵,在淮东的三阿(江苏宝应)从容布置第二道防线,最终击退了前秦军的进攻。
此一战,打出了东晋的军威国威,并且一扫半个世纪以来东晋,甚至包括之前的西晋汉人部队屡战屡败的糟糕战绩。彻底卸下了“恐胡症”的负担,从此以后甚至让前秦的很多军人患上了“恐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