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30 11:05:47
第六章【吕不韦之死(2)】
在秦国被免职的丞相人数不在少数,除了商鞅受到车裂之刑外(当时秦国的官制未改革,虽不叫丞相,但却是丞相的实权);还有的像甘茂攻蜀,略定汉中,下韩宜阳,后来投齐做了上卿;张仪,连横奇策,两次在秦国为相,中间还在魏国担任了几年丞相;魏冉,秦国丞相,后来在秦昭襄王收回王权之后,最终逝世于自己的封地陶邑。
由此可见,在秦国为丞相被罢免后,有些人去别国为官,甚至为相;也有些人是安度往年。可是,吕不韦在被免相位,逐回河南封地之时,为什么吕不韦没有安享晚年,没有得到善终,最终却走向了灭亡之路呢?在这一集中,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吕不韦作为秦国的文信侯,免职回河南洛阳封地,他在自己的封地又做什么呢?其实他也没做什么,主要是有很多的诸侯都派出使者到吕不韦的府邸,不仅送来了厚礼,而且还邀请吕不韦到六国为相,当然,吕不韦没有答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吕不韦的府邸几乎天天都有使者贵客,天天都有酒宴,客人络绎不绝,其声势竟然比在任丞相期间更胜一筹。面对着这样的局面,秦王嬴政又是怎样做呢?
一开始,秦王嬴政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后来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一个秦国毫无职位实权的吕不韦,只有十万户文信侯的爵位,竟然有着这样的资望、声势,如果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国家,甚至会迟则生变。为此,秦王嬴政就赐了一道诏书给吕不韦,诏书上说: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王嬴政如此的当头质问,毫无情面,吕不韦见了这样严厉的诏书,他就明白,什么都明白了,想不到自己鞠躬尽瘁,尽心辅佐了三代秦王,居然落到如此的下场。既然这样,自己的这个仲父,本来就是虚名,既然现在秦王嬴政就要,那就全部都还给你吧!像吕不韦这样聪明的人,当然知道虽然此时只是贬迁入蜀,下一步当然就是秦王赐死,与其这样,还不如免受了这样的苦楚与侮辱,最后,吕不韦为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就喝下鸩酒而死。
当吕不韦的死讯传回咸阳之时,秦王嬴政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是满意的,千千万万的人的生杀大权应该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吕不韦的自尽,显然有违秦国的法律,有违君王的命令和威严,更令秦王嬴政生气的是吕不韦的门客居然将吕不韦的尸首“窃葬”在邙山。按照秦法,吕不韦生气是秦国的大臣,应该由国家按照一定的礼制来进行安葬,可是却·
所以,秦王嬴政就下了一道命令:
“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操国事不道如、不韦者,籍其门”—《资治通鉴》
本来在人们的心中是“死者为大”,可是秦王的命令:凡是参加吕不韦的吊唁,六国的人驱逐出境,其门客贬迁。从此以后,如果还有像吕不韦这样处理国政无道的,抄没其所有财产。
从这道命令,我们可以看出,秦王嬴政对于吕不韦的处罚可是不轻,完全是当作一个敌对的势力。那么,为什么吕不韦会灭亡呢?请看下集。
日期:2017-05-31 11:02:56
第七章【吕不韦之死(3)】
秦国自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以来,施行的是郡县制,秦国举国遍行秦法,地方分为郡、县二级,县之下还有亭长(乡长)、里正(村长),国家的权力从“地方→中央→最高统治者”。这样的制度,其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最终权力集中到最高统治者大王(或皇帝)的手中。在这样的阶级制度之下,吕不韦的灭亡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一、必然性
正是由于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人(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说了算,而吕不韦呢?吕不韦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在于辅佐秦庄襄王,使得异人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质子,变成了大秦帝国的至高无上的大王。为此,他也当上了大秦帝国的赫赫丞相,从秦庄襄王元年至秦王政十年十月,总共约为十二年的时间。
战国时期的丞相的权力非常的大,可以开府领政,丞相是百官之首,是协助大王(皇帝)的最高文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可见权柄之重。吕不韦作为秦国的丞相,而且在丞相高位上一坐就是十二年,他在朝野中的声势、资望(四朝元老)、威信等在秦国的朝中可以说是无人能敌,无人出其右。吕不韦在任职丞相时期,举荐、任用官吏,考校地方官员,主管秦国的律法,保存秦国重要的户口、典籍、档案等,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其实权不可谓不大,丞相都是历朝历代的一对一的实职重权。
第二点,吕不韦的军功太大。
在公元前249年,吕不韦亲自率军灭了东周,而后派蒙骜、王龁为将,夺取了韩国的成皋、荥阳,设立三川郡,被封为十万户的文信侯。随后吕不韦又大败赵国,夺城37座,向东攻伐魏国,大败之。要不是后来信陵君回魏,率领列国合纵联军打败秦国,秦国统一天下必将大大提前。
在秦庄襄王逝世后,吕不韦摄政当国,秦国再次东出,攻打韩国,夺取了12城;并且不断攻打魏国,夺城三十余座,斩首数万,并且设立了东郡。后来,吕不韦集中兵力,打退了列国的最后一次合纵,并在蕞之战中获得了胜利,赶跑了列国之兵,保卫了秦国。最后,吕不韦在嫪毐之乱时,又是站在了秦王嬴政的身边,共同平定了嫪毐之乱,巩固了大秦帝国的政权。
第三点,三千门客,著书立说,掌握天下舆论。
在这一点上,不仅赡养门客三千,而且著有《吕氏春秋》,集各家之大成也。这样,吕不韦在当政期间,也奉行着“以法为纲,仁政化秦。”在这个方面,最大的体现就是吕不韦领政之后,秦国在对六国的攻伐之战中,秦军斩首的数字已经开始有所下降。在以前,由于商鞅变法,建立的制度是“斩首晋爵制”,这大大的鼓励秦人为了国家公战,为国奉献,可是现在,时过境迁,秦国独大于天下,齐、楚、燕、韩、赵、魏等国人最终也将会是秦国人,都是大秦的子民,所以,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斩杀已经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要求了。吕不韦希望通过门客和舆论的力量,使得秦国以法为纲,并接受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之长,与时俱进,使得秦法更加适应天下。
身为丞相,爵封文信侯,屡立战功,门客三千,掌握天下舆论,秦王嬴政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人,这让秦王嬴政怎么睡得着觉?在君主专制的社会时代,吕不韦的灭亡那是必然的,无论吕不韦有没有犯错,秦王嬴政都必将收拾吕不韦,夺回国家军政大权。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吕不韦已经被免相,那么为什么秦王嬴政还要步步紧逼呢?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