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6-20 09:52:01

第二十四章【引泾第一工程—郑国渠(1)】

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秦国在秦王政三年、四年、十二年,三次大旱,特别是在秦王政四年旱灾之后又有蝗灾,更令关中的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为此,关中大渠的建设工程愈加迫切,那么,这项工程具体是怎样的呢?在这一集中,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图片,了解一下郑国渠的走向,请看图14:

首先,郑国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有利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郑国顺利的找到了在泾水—洛水之间要灌溉地区的屋脊线(最高线),西起洛水的谷口(或瓠口),东至洛水,郑国渠的主渠全长有三百余里。也许这边有读者会问:为什么要找屋脊线呢?这样把主渠分布到了灌溉区域的最高地带,不仅能够更好的控制灌溉面积,而且还能使得主渠~支渠~毛渠方向[3],都是由高往低,全部自流,这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而又巧妙的设计。后世的水利学家改了许多次引水的谷口,可是却始终没有改变这条主渠。

其次,郑国渠流经的是秦国关中的泾阳、蒲城、三原、富平等县,这块区域为秦国的腹心之地,距离首都咸阳非常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是其粮食产量由于旱灾和盐碱地较低。一遇大旱,经常有可能颗粒无收。虽然秦国的西南方向早已有了李冰等人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可是都江堰毕竟在巴蜀之地,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的粮食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运进咸阳,无法供应秦国大军出征。可以这么说,秦国需要郑国渠更甚于都江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