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洲驻军阜阳,本是准备到山东敌后指挥游击战,怎么会忽然办学?郭剑青和卢兴两位校友,都曾在一九八五年到济南探访李仙洲先生,两人事后都写了文章。这年老校长九十五岁,担任山东省政协常委。依文章记述,老校长告诉他们,从山东逃出来许多青年学生,来到阜阳,向九十二军军部求助,他指示军部暂时收容,管吃管住,更多的青少年闻风而来。李氏觉得“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正是上学念书的时候,既不能使他们正式参军,也不能使他们长期流落,应该有个长久之计”。经过反复思考,又和当地士绅一再商量,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创办了专门收容山东流亡青年的“私立成城中学”。依胥平学长主编的《同学录》后记所述,时为一九四二年春天。
学校成立,山东的国军和游击队首先得到消息,纷纷传扬,帮助有志者成行。各地家长也纷纷寻觅管道,把孩子送出去。学生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校方在距离阜阳县城三十五华里的柴集设校本部(高中部),在离柴集八华里的后湖设一分校(初中部),在县城西关打蛋厂设二分校(初中部),在离柴集三华里的三王寨设三分校(师范部)。学校一面发展,一面向重庆申请改为国立。
本来中等教育由省县办理,国立中学是抗战时期的特殊产物,一切经费、包括学生的基本生活,都由教育部负责。一九四二年春,成城中学改制成功,定名国立第二十二中学。二分校教务主任夏岷山先生向我们宣布,教育部核定全校共四十四班,每班四十人,四四不断,我记得很清楚。教育部核发经费,以这个人数为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