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十月,我离开陕西汉阴,到沈阳天津上海一带漂流,侥幸度过内战的岁月,那是另一本书。不过,母校二十二中的结局,我得提前记在这里。
抗战胜利,二十二中未能迁回山东,反而再迁汉中,三迁城固,在陕西山地打转、消失。后来知道,早期毕业的校友虽然遍布海内海外,各有成就,但最后在校的学生,大部分散落在陕西和四川,只有几十个人回到山东。你可以说,事实粉碎了每一个人的梦想。
说来令人慨叹,胜利后主持山东军政,国府发表了王耀武,王耀武也是鲁籍名将,但是和李仙洲不睦,二十二中得不到省府的积极支持,迁校根本不可能。稍一拖延,国共军事冲突升高扩大,国军处处失利,华北的交通干线经常被共军切断,迁校的时机丧失。一九四七年二月,李仙洲率两个军、一个师进入沂蒙山区与解放军作战,在莱芜以北叫做吐丝口的地方被俘,二十二中也就几乎被人遗忘了。
到后期,二十二中的名气,学生的成就感,已不是建立在知识学问上,而是因学潮广受社会注意。据石磊、孟海风、邵纪远、张君藻各位校友记述,校本部的同学们在涧池铺发动了一次澎湃的学潮,学生成立自治会,把当时的校长、也就是第二任校长软禁起来,清查学校的账目,向教育部检举贪污。那时教育部还在重庆,先后派了三位督学到汉阴处理,老校长李仙洲在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也趁回老河口驻地之便到汉阴疏解,前后历时半年之久。《新华日报》有详细报道,誉之为后方四大学潮之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