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20 10:08:25
战国时四处流浪的书生们确实喜欢忽悠,编造一些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但“一切皆虚”则过于虚妄了。钱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引用司马迁的话“异时事皆附之”,然而这并非原文,太史公说的是“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史记苏秦列传》),意思是有人把后来发生的类似的事都附会于苏秦,而不是说苏秦的故事完全子虚乌有,跟钱穆的引文是两码事,前者是子集,后者是全集。
司马迁写《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便意味着他起码相信苏、张二人的部分事迹,他为苏秦写的总结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翻译成白话文大意为:苏秦草根出身(闾阎),合纵六国,才智过人,把他的事迹按时间顺序叙述,为的是不让他独受非议。之所以说“毋令独蒙恶声焉”,是因为张仪。在《张仪列传》的结尾,司马迁说:“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意思是张仪比苏秦更不是东西,世人厌恶苏秦,是因为苏秦先死了,失去话语权,只能任由张仪臧否,凸显连横的正确。
司马迁的看法看起来很公正,不过有一点他错了:其实张仪死在苏秦之前,而且早死二十六年。这个错误让司马迁对张仪的指责、对苏秦的指正皆不成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