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讲的是人和外物的关系,孔子说上古时代的人心中有永恒不变的道,所以对待外物并没有固定的准则,可以随时根据情况改变。我举个例子,如果心中有道,境界很高,该齐物的都齐物了,那么这个人也就应该无所谓爱吃什么东西,不爱吃什么东西,有什么就吃什么,无论吃好吃的,还是难吃的,对他的心境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和变化。而孔子那时候的人呢,正好相反,对待外物有相对固定的标准,而自己内心却没有永恒不变的道了。那么举同样的例子,遇到好吃的就开心,遇到不好吃的就不开心,那么暂且不说境界高下,后者明显生活的质量也不如前者高。所谓人不伤物,物不伤人,我的理解就是只要一个人能齐物,对外物没有好坏,喜恶的区别,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外物的不同而产生各种情绪。其实我们想想,人的所有情绪不都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外物吗,除去外物,自己本身的我,剩下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那么逻辑推到极致,如果把所有的外物全都齐物了,就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情绪,完全没有情绪的人,是什么人,说是圣人恐怕一点不为过吧。另外再说一点,现在人很多人喜欢旅游,一年不去哪玩一圈,换换心情,似乎整个人都不好了,甚至很多年轻人把去马代,日本,巴厘岛,等等,当作生活水平的准绳。我自从十年之前从英国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国,护照当年不知道放哪了也再也没有找到过。因为,我对这个世界不好奇,所以如果不考虑别人,我哪都不想去。这样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显而易见的是我看别人出去玩我不羡慕嫉妒恨,不起情绪。第二是不容易发现的。就是当我对环境不好奇的时候,我适应恶劣环境和条件的能力就会非常强,也就是所谓的能够随遇而安。最后一句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这是老生常谈,就不说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