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的版本也没什么不同,他们作为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以为周朝天子是贤人,所以去投奔,发现和商纣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小大之辨而已。所以就很失望,隐居首阳山。立志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就饿死了。至于为什么其他隐士都隐居的好好的,偏偏他俩饿死了。有一种说法是,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采薇来吃,一个老妇人说,粮食是周朝的,可是山上的薇也是周朝的啊,他俩发现逻辑走到极致就只能绝食了,于是就饿死了。这三个故事里五个自杀的人,其实都不是道家人物,不仅仅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道家的终极目标,也因为他们不能,或者不愿意把道家的逻辑走到极致。所以,他们只是贤人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出现在庄子里,只是为了说明应该不要把功名利禄这些外物看的太过于重要,和人的精神,信仰相比都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也别连命都不要了啊。境界还不到,就不要命了,还怎么修行呢?可见写让王这一篇的作者,脑袋也不是特别灵光,而且非常啰嗦。

故事讲完了,综上所述,有人认为让王中这种鄙夷功名利禄,单纯重视自己生命和精神的思想,和庄子其他篇目所表现的思想不符。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首先人的修行必然有不同的阶段,逻辑虽然一致,不同阶段重视不同的事情,轻视不同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甚至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所作所为前后完全矛盾都是非常正常的。那么除了最后几个自杀的之外,其他人的境界,大体都处于,能够将功名利禄等等齐物,却还不能齐生死的境界,那么他们明白留着这个躯壳还有用处,道没有修成,还不能死。而所谓功名利禄,真的放下的时候,所谓禅让天下而不受,和我们一个不太熟的朋友托我们办一件事,被我们拒绝,没有什么不同,小大之辨而已。更不要说我在内篇中打的比方,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世间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没有任何道理和逻辑可以证明功名利禄,无论再大,都足以让所有人动心和在乎。这个道理很浅显,前面都说过很多了。这里我要说的一句是,在短期内我不认为有谁会在和我还有联系的情况下齐生死,所以无论谁都不要跟我说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话,这永远都不是道家思想所为。在齐生死之前,保全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哪怕所谓的自私一点,都是正确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修道的本钱,低境界的时候用高境界的标准要求自己,为自己开脱,本身就不合于道。总之,让王篇属于没有太大意思的一篇,但是总体看来却比杂篇的其他篇目更接地气。最后说让王九曾子那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这就是明白的说明了修道的大体三个阶段。虽然顺序不太对头。先是养形者忘利,重视自己的身体,轻视一切外物。听起来很厉害的境界,除了自己全都齐物了,这才是第一步。第二步,重视自己的心性,轻视自己的身体。这就是齐生死的境界了。还有第三步,重视宇宙大道,轻视自己的心性。这时候已经没有自己的心性,别人的心性,宇宙大道本身等等这些的区别了,这时候才能真正与道合真。这第三步,似乎都已经不是人该想的事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