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诧异地瞪了老板一眼,好像不明事理的倒是眼前这个家伙一般。
“难道老子的声音你听不见?”
老板听完这下彻底怒了,本来刚才那几个醉鬼就已经让他十分郁闷,现在竟然又来个这样鬼气森森的少年出来捣乱,真是倒了血霉了!
“哪家的小兔崽子大半夜出来撒野,给我滚出去,你……”
老板话还未说完,忽然一只手拉住了老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烧烤店里竟然多了一个人,这个人悄无声息的出现,就好像是被一缕清风给带进来的一般,毫无征兆。
“老板,这人是我的朋友,可能说话比较冲,这是一千块,你把你们店里特色的菜和烤串都上来吧,顺便来一件啤酒。”
老板扭头一看,发现说话的人是一个笑容可掬的中年人,手中正递来一叠人民币。
见了钱,老板登时火气全无,脸上也乐开了花,笑着说道:
“请坐,请坐,我这就去准备……喂,小张别睡了,起来干活!”
于是,老板兴高采烈地奔向了火炉。
中年男人坐到了莫名的对面,平静地望着莫名。
莫名看了看他,并没有问这个男人是谁,因为莫名此时已经猜出个大概。
追踪的妖气已经消失,说明火毒也已经随之消失,但这火毒根本没有跑出去多远,也就是说,火毒刚刚离开没多久,已经半路被什么人给截下了。
莫名之所以没有在乎这股妖气的消失,是因为他确信,无论这个截获火毒的是炎吴桀还是他那个忠心耿耿的手下,都一定会主动来找自己。
而自己现在面对的这个男人,应该就是仁波切口中那个炎吴桀手下非常厉害的家伙了。
“小兄弟,大半夜的一个人出来吃饭,是不是有点太寂寞了点。”中年男人笑着说。
“寂寞?那你是想扮演小丑逗我开心了?”莫名蔑视着中年男人,声音冰冷。
“能够相遇就是缘分,这顿饭算我请,兄弟聊聊如何?”中年男人似乎丝毫没有被莫名的挑衅激怒,仍然一脸谦和的笑容。
莫名没有回答,面无表情。
“你好,我叫藤地龙,是一名猎鬼师。”中年男人毫不避讳自己的职业,友善地伸出了手。
“莫名!”莫名双手交错搭在两臂,完全没有兴趣与藤地龙结识。
“小兄弟,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么?”藤地龙的笑容好像是被雕刻在脸上一般,无时无刻都挂着这样的表情,虽然看上去有点假,但却让和他交流的人感觉很舒服。
只不过,这次交流的对象并不是人,而且对他的言辞也毫无兴趣。
“炎吴桀在哪?”莫名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抛出了这个问题。
藤地龙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此时正好啤酒送上来了,藤地龙启开了两瓶酒,倒了两杯,端起酒杯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其实这个世界上,妖魔鬼怪这些东西还真是存在的,而我们这一行啊,就是专门来对付这些妖魔鬼怪的,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听我给你讲讲一些有趣的事啊?”
莫名冷冷望着藤地龙,语气生硬地重复了一遍:
“别让老子再多废话,想活命,立刻告诉我炎吴桀在哪?”
藤地龙好像对莫名的话充耳不闻,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
“来,干了这杯!”
莫名看了看酒杯里褐黄色的液体,同样一饮而尽,但并不是因为礼数,而是确实只是好奇这种液体的味道而已,但出乎意料的是,啤酒对于莫名而言,竟然没有一丁点味道,比白水还要平淡,如果非要给这种味道赋予某种感觉的话,那莫名能想到的,也只是难喝而已。
“你竟然能喝这种尿一样的东西。”莫名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嘿嘿,别看它味道不好,但是可以让人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藤地龙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笑纹,却显得更老了许多。
旁边被叫醒的伙计望了两人一眼,心说真是好笑,这两个人明明看起来就像是素昧平生,但这个年长的人好心偏偏就要请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吃饭,而且还出手阔绰,即便对方对自己冷言冷语,这个中年男人竟然还要不停用热脸贴冷屁股,这种事还真是稀奇。
“忘掉烦恼和忧愁?呵呵呵……老子才不需要这种东西,烦恼和忧愁,如果这种事真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就会立刻将它解决掉,比如说……”莫名顿了顿。
“你现在就让我很烦恼!”
藤地龙倒是满不在乎,又满上了一杯,自斟自饮起来,没有理会莫名的威逼恐吓。
藤地龙一边喝着,自顾自讲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跟炎吴桀毫无关系,跟莫名当然也毫无关系,或者说似乎可以随便安在一个人的身上,但他还是完全不理会一旁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倾听的莫名,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故事比较遥远,发生在民国兵乱的时候,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一个偏僻的村庄里。
当时,村里有户人家,男主人英年早逝,撒手人寰,只撇下一对兄弟和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父亲去世时大儿子大奎已有二十四、五岁,小儿子二奎只有六七岁,母亲四十岁出头。大奎精明心巧,貌俊口甜,学着别人做些小生意,倒也能赚几个钱,补贴家用。
所以日子虽然过得很紧巴,但也能说得过去。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奎的娘最挂心的事情就是大奎的婚事。大奎精明能干没得说,任谁一打眼就知道是个踏实靠谱的好小伙,可当人家一打听大奎的家境,都没了下文。
一来家中无主,二来尚有弟弟年幼,这些都是姑娘挑婆家的忌讳。
眼瞅着大奎的年龄渐长,大奎的娘怎能不心急。
大奎二十六那年晚春,终于有媒人上门给提了个媒头。说是有家闺女因与夫家不合,悔婚在家,无意间看上了大奎的人品长相,于是托人来说合。
虽然大奎娘听说不少对姑娘的种种非议,但正所谓饥不择食、慌不择道,眼下能有人看上自己儿子已经不错了,更遑论挑三拣四。大奎娘为了不让儿子打光棍,当时乐开了花,也就顾不上人家说姑娘脾气坏心肠不好之类的议论,一口应了下来。
在结束了草草的相亲之后,女家没有意见,大奎娘就在媒人的怂恿下择日下聘、不日完婚了。虽说有些仓促,但大奎娘见儿媳长相俊俏,儿子也十分满意,就没说什么。
大奎生性忠厚老实,处事精明勤快,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当娘的自然是十分放心,自以为从此以后会一家和睦,再无大忧。
然而,世间事往往事与愿违。大奎娘所期待的好日子并未如期而至,与之相反的是,更多的烦恼却接踵而来。
媳妇进门不到两个月,便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她竟然想要另立门户,不愿与婆婆共住。这一下难住了大奎的娘。祖上庄基地没有多余,除了现在的宅子,只有一块村东河滩上满是荒坟的林地。
“大奎家的,我和你二弟去哪里住呀,再说你二弟还小,你看能不能……”大奎娘不住央求媳妇给自己一个容身之地,言辞恳切,却又万般无奈。
日期:2016-11-01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