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16 20:40:25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二)
当然,石闵是对石遵封赏结果表示不满的一个,可是,他却不是唯一的一个。因为有一个人和石闵一样,不止对石遵封赏不满,而且还把这种不满转化为实际行动,他就是当时驻守蓟城的沛王石冲。
石遵上台后为了笼络人心,给自己的几个兄弟都依次加官进爵,封石鉴为太傅,石冲为太保,石苞为大司马,石琨为大将军。但是,问题来了,仔细一看这些官职都是虚职,而当时石苞在长安,石冲在蓟城,石琨在襄国,谁又会跑来京城当官呢?尤其是沛王石冲,他平日里素来看不惯石遵,现在更觉得石遵依靠政变上台属于“野路子”,既然是“野路子”,自己就该替天行道了。
然而,石冲还没来得及起兵,在后赵国的西部边境,就有人先交上火了。这一次砸场子的人是东晋的梁州刺史司马勋,他见张豺扶持幼主后导致国中大乱,便有心想趁火打劫,于是他进兵骆谷,准备直取长安。
说起这个司马勋,还真有笔烂账要说道说道,很多人看他姓司马定然会猜想这人是司马家的宗室。是的,据他本人交代还真是司马家族的宗室,但是,注意下是“据他本人交代”,他自称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恂的玄孙,济南惠王司马遂曾孙,略阳太守司马瓘之子。这一连串的关系肯定都把大家给绕乱了吧,别急,他还有一个身份,即前赵皇帝刘曜的武卫将军令狐泥的养子。
后来前赵被后赵灭亡,司马勋顺带跑去投奔了东晋,或许是长期与匈奴人打交道吧,与衣冠南渡的司马氏宗族相比,司马勋更像是一位猛将,据说他可以在马上左右开弓,同时射箭。当然,乱世当中,艺高往往和野心大成正比,投奔东晋后的司马勋被任命为梁州刺史。只不过,以往梁州的治所都是设在汉中,可由于成汉的存在,司马勋这个梁州刺史只能在西城(今安康)设一个临时治所。
也该司马勋走运,不久桓温伐蜀,司马勋作为助战将领,终于在消灭成汉后取得了汉中的控制权,做上了正儿八经的“梁州刺史”。不过,对于野心勃勃的司马勋来说,区区一个梁州刺史算的了什么?他可是想做正儿八经的“关中王”呢!石虎死后,后赵局势大乱,这就让不甘寂寞的司马勋看到了机会,于是他欣然出兵。
当时镇守长安的是乐平王石苞,前番他打不过梁犊,此番他依旧打不过司马勋,几次交战失利后便向石遵求援。石遵刚刚即位,也自然想立立威,他随即命令麻秋麻大帅率领关中的地方部队阻击司马勋,同时,又派车骑将军王朗(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率两万中央军入关协同作战。
只不过,王朗一到关中,第一件事不是和司马勋交战,而是把关中地区最高长官石苞给抓了起来,押送去了邺城。据石遵自己讲是为了这个兄弟的人身安全,实则也是怕这个弟弟日后趁机在关中独立。在此期间,司马勋斩杀了后赵的京兆太守刘秀离,关中各地也纷纷出现响应司马勋的汉人武装起义。
王朗见势不妙,便率领主力火速迎战司马勋,司马勋和王朗交战数次,互有胜负。但司马勋考虑到自己毕竟是在他人国土作战,长期逗留必将出事,于是转而攻打南阳城(已经在河南境内了),在斩杀了后赵南阳太守袁景后,率部返回了梁州。
虽然说司马勋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并没有给东晋王朝带来多大收益,但是,如果和后来在中原大乱期间由东晋政府亲自策划的北伐相比较,这次以地方偏师杀入关中,接连击毙赵国两位地方大员的战绩不可谓不是重大胜利!
关于司马勋到底带了多少人马,有资料说是五万,但我觉得可能水分较大。因为桓温的几次北伐规模也仅仅是十万以内,况且他还占据着实力仅次于扬州的荆州,以梁州的贫瘠和狭小,司马勋拿出五万人马实在是难以置信。我个人觉得此番出征人数大致在一万到两万间,所以在面对王朗的两万人马时,司马勋一时才难以取胜,只得打道回府了。
日期:2016-08-21 19:59:44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三)
不过,司马勋这位不安分的主日后还得搞出一系列事情来,只是以后的我们留待日后再说。再将目光调转到沛王石冲身上,他原以为司马勋入关起码得打上个一年半载,至少也得将石赵主力全部拖到西线,哪知道结束竟是如此之快。
于是,关中战事刚刚结束,石冲便迫不及待地以石遵谋逆为理由起兵十万,南下进攻邺城。石遵一看这位留守蓟城(大致今天北京)的兄弟起兵造反了,便也不甘示弱,以石闵、李农为正副都督,率精兵十万,北上迎战。这边我们要注意下,这一次石闵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他不再是作为助战的将领参与战争,而是首次成为了主帅。
荣升为主帅的石闵自然是斗志昂扬,想好好表现一把,两军在平棘大战,石冲大败,先锋将军陈暹战死,石冲被擒。石遵赐石冲自尽,然后把已经投降的官兵约五万人全部坑杀。从这件事来看,石虎的残忍嗜血基因在其后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遗传。
战争结束后,石闵寻思着这一次的大功总属于自己了吧,于是他上表为将士请功,同时也为自己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将自己封王。不知道是石闵为将士请功这点让石遵不爽,还是要封自己为王让石遵不爽,总之,石遵将石闵的请求一概驳回。
这一次,石闵完完全全的震怒了,如果说之前自己封赏不高完全是因为功劳不大他也可以容忍。可如今自己成了首功却依然备受歧视,那么,此刻已经必然触及其自身的底线了!
石遵这一头或许也预感到自己惹毛了石闵,于是他把在京城中的几个弟弟,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等人招来,当着母后郑樱桃的面,密谋杀害石闵。别说,若论杀人不眨眼,这几个兄弟倒是和石遵如出一辙,纷纷支持石遵诛杀石闵。
但是,石遵的母亲郑樱桃却给出了不同意见,她说:“儿子啊,当初你在李城起兵的时候,如果不是棘奴(石闵小名)给你效死力,屡挫张豺,咱娘俩又岂会有今日的富贵呢?现在他只不过是有些居功自傲,你应当对他宽纵些,怎么能草率地将其诛杀呢?”毕竟郑樱桃是看着石闵长大的,外加上又是女人,所以心肠软一些。
历史上的多次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欲行大事不可谋诸妇人。”前者如晋襄公错放孟西白三将,后者如刘义隆泄露废储意图,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这边石遵也是一样。他没想到,因为母亲郑樱桃的一番话自己杀石闵之心起了动摇,可石闵那边却收到了自己密谋的消息,已经是磨刀霍霍了。
石闵决定趁石遵犹豫之际先下手为强,利用便利条件突然发动政变。可是,在做这事情之前他还必须送走一人,这个人便是威望和本事不在石闵之下的蒲洪。
此时的后赵国如果论军方大佬,只怕只有蒲洪,姚弋仲,石闵,李农四人可以入围。但是,这四名将中,有两人是胡人,又有两人是汉人,石闵潜意识地将蒲洪和姚弋仲两位胡人判定为会和自己翻脸的对手,而把同属于汉人乞活军中出来的李农视为暂时可以结交的盟友。虽然不清楚李农和石闵是何时搭上线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当石闵和李农联合迎战石冲时,两人关系已经非同一般了。
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姚弋仲可能已经不在后赵国都邺城了,所以石闵决定再将蒲洪也逼出邺城,到时候两个强头一走,那这京师便在其掌控之中了。因而,石闵便向石遵进言:“蒲洪这人是当世的雄才,此人又在关中一带颇有影响力,如今乐平王石苞回了京,陛下必然要派人去驻守关中。可是,一旦派蒲洪前去,我怕日后秦州,雍州就不会再是我们赵国的领土了。虽然先帝在世时也曾有意让蒲洪执掌关中,可陛下觉得如此真的妥当么?”
石遵是被这几个军事大佬扶上位的,对石闵的顾忌换到蒲洪身上也同样存在,所以他想都没想就革去蒲洪都督等一系列军职,并派回枋头。蒲洪没来由地遭到贬谪,心里肯定有气,所以回到枋头后便派遣手下去东晋,接洽归顺事宜。
石遵不会知道,自己之所以还有命作威作福,是因为手下的几位实权人物相互顾忌,如今蒲洪,姚弋仲都不在京师,那石闵可就真成了说一不二的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