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8-09 08:57:48
杨运开的这个大户继外祖父,命不长,解放后不久,因他是大地主,人民政府就一枪打死了他。他死后,外祖母又改嫁到胡观,一座小山坡下的一个小村子。不过,在向张家咀,杨运开的母亲还有一门亲戚,就是大户人家的堂侄。母亲叫杨运开喊伯伯的。还有一个老婆婆,对杨运开极好,每逢过年,杨运开去的时候,还给杨运开许多的麻叶子,或者柿子饼,让他与欣儿一起吃。欣儿是她的小孙女,母亲早死了,祖母对这个孙女看得极重的。欣儿是个好看的女孩,从小就与杨运开一起玩,弄点青的梅,骑个竹的马。杨运开就有点喜欢她。他们除了在自家玩,还去邻家玩,邻家也有个小男孩,叫向某华的,还有一个叫向某祖的。他们有时还去下湾玩,去拣人家放过的鞭炮。1964年,杨运开的哥哥当兵几年了,很积极,要入党了。可是复杂的社会关系让他头痛,在他的劝说下,母亲便不让杨运开再去向张家咀了。不过,杨运开还是会去,只不过去时,不会向父母召呼。他要是不去,那个叫欣儿的好看的女孩不就被别的人要去了么?那不好。
外祖母另嫁入胡观后,没过几年就去逝了,那时杨运开很小,母亲哭得很惨。她哭外祖母,也哭自己的身世,外祖母一去,这世上她真的是一个人了。因此,她还保留着与胡姓人家往来。那家人家是贫下中农,很保险。杨运开在那里也有太多愉快的记忆。那儿有个叫得志的男孩,也曾是杨运开的好朋友。
母亲至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她在最艰苦的岁月,还在医院住院时,就认了一个病友做妹妹。据说那人离她的父亲家很近。那个人杨运开叫姨妈。那个姨妈对杨运开特别好,她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她很想把这个女儿给杨运开做老婆。可是那女孩的婆婆不同意。杨运开太老实了,婆婆不喜欢。杨运开每次去她家,话很少,多是扫地,挑水之类。
“这孩子往后没多少本事。成不了器。”那位婆婆说。她哪里明白,这个她认为没多少本事的小男孩,日后还真有些本事,以致于她的孙女曾哭着对母亲说道:“不应该听了婆婆的话,失了本应该享的福来。”
日期:2015-08-10 15:12:27
那女孩子是杨运开小学同学,略大于杨运开一岁的样子,清秀、白净,一对眼大而有神,窕窍而淑,男孩见了都自然喜欢的女孩。她第一次去杨运开家的时候,杨运开还并没与之同学,正在禾场里与小伙伴们风风火火。苏家婆,一个杨姓家的老阿巴说:“杨运开,快回家,你的姑娘来了。好漂亮个女娃儿。”
在严伍台,姑娘也就是未婚妻的意思。杨运开自然好欢喜,他虽然不太谙人事,但也喜欢姑娘。回到家,见到那么个如花似玉,内心暗自喜欢。但究竟不是,母亲认了个妹子,人家第一次上门。不是也罢,认识了就好。谁知上了高小后,他竟与这位姐姐同班。仅是同班而已,姐姐并没与这位表弟有何特别,表弟也没有对姐姐有格外的亲昵。
人大了就有些不一样,杨运开当然喜欢好看的表姐,他从来都不喜欢不好看的女孩子。
姨妈在那个家权不大,姨父是极孝的男子。婆婆的话是金砖。那个女孩不久就嫁到鲁家垸子了。
也许姨妈对这个新结识的姐姐有好感,也许对这位老实的侄子也还认可,她对杨运开母亲说,丈夫的堂兄也有个女儿,也很合适。
她约了一个星期天,让杨运开去她家与女孩子见面。其实,不见面也可以的。杨运开识得这女子。她叫吴某再。杨运开在徐北小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某喜,吴某再一个班。那是个多病的女孩,据说红楼梦里的林姓女子是以她为原型的,这当然是杨运开第一次读罢红楼梦的联想。她多咳,常咳得脸红红脖子粗。很多男子都不喜欢这种不能干活的女孩子。杨运开喜欢。吴某再也很好看的,眼微陷,小嘴巴有点上翘。皮肤也很白的。
日期:2015-08-11 21:39:31
那天,他给姨妈家先担了水,后扫了地,又帮着干了些别的家务。直到太阳快下山了,姨妈到徐马湾跑了三个来回,第一回说出去玩了,第二次又出去玩了。第三次倒是没出去玩,但不来了。显然,她不愿意。杨运开受了点打击。他似乎也明白她不会来见面的。因为前些日子,他上徐马湾做红袖章,他是严伍台的红卫兵司令,一个很大的官。他去给他的兵们做红袖章,做红袖章正好遇见吴某再。小学同了两年,五年级和六年级,但吴某再没考上初中,一直在家玩过家家,直到大了些,她妈才把她弄去学做裁缝。杨运开的红袖章正好与她有缘。本来做完红袖章也就没事了。出门时,杨运开一算,对方少找了自己二毛四分钱。他回转身去找吴某再,吴有点不悦,二毛四分钱也值得回转来计算。未知是否这一细节。当然,杨运开的愚憨在班里也是闻名班外的,班里同学也很少有几个瞧得上杨运开的人,除了杨运开的班主任杨老师。
母亲一直保持着与这个没有血缘的妹妹的联系,而且来往得有些密,有几分醉翁之意。不过,离姨妈几步之遥的母亲的本家叔伯们并未表现出对侄女的热忱。这是母亲百思不得其解的。许多年后,她的几个孩子都在乡里都有些知名,有的吃上了国家饭,有的还读了不算少的书,当了点官,严伍台周边的人都羡慕得眼红。自己本家都是些穿粗棉布衣服的伙计,凭什么不攀一下本家的侄女。她对自己最后的解释是,她家的家产被叔伯们分了,再认回来,就没得家产分了。这当然是母亲的小人之腹,什么都是公家的了,几间破房子也不值钱。未能联上本家是母亲一辈子的心病。直到死之前,才给儿女们嘱咐:自己的灵牌上要写上姓吴的。这样到了下面好与父母交待。其实,母亲早就想借个机会姓吴,她80岁那年,儿女们给她和父亲做寿,点歌时,她就叫杨运开的哥哥让她姓吴,不想这时,杨运开反对:他觉得人家姓向的把她从四岁养大,不就图个香火么,这一改,那姓向的可真的绝了。杨运开这时说话自然不比1960年,母亲再也没说他参死江的,而且说话母亲还有些喜欢听。她认为杨运开不比得金叔,乡里县里的头们都请杨运开吃饭,他们要他帮弄汽油和柴油,杨运开能弄到,这是县长当时都望油兴叹的。他们也尝得了不少的甜头。弄回一吨油来,可赚得几吨油的钱啊。而且他们只须给杨运开一小桶棉子油。杨运开不吃这种油,还让他们带了回家。这给母亲很大体面。村子里的干部们就更好,连家里的税都免了,说杨运开家特别贫困。因此这次姓吴没成。这让杨运开一生内疚,母亲在世时都没能让自己姓吴。好在姨妈早已去世,不然也会有诸多感叹。母亲去世后,杨运开也忘了前嫌,亲自给母亲写了挽联和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