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7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5-11-18 11:10:49

一声杨运开从没有听到过的什么鸣叫,曹某生说:“船到了。”果然不少的人从候船室里往大堤上跑。他们也就跟着人们跑。

轮船溯流而上,在晚上8点时分才在一个叫红旗码头的地方停下。因是上水船的停靠容易得多,要是下水船头还得调过头来迎着上水才能停靠。

红旗码头是杨运开他们的目的地。

红旗码头显然是个新码头下船的人不多。不过码头上灯火通明,人们从货船上卸着煤和机器。

两个年轻人上得码头后不知道石油学校怎么走。一个中年汉子告诉他们。很不巧线路班车刚刚收班,他们只得走路才能到达一个叫五七厂的地方,那里有他们的学校。那人还很热心地说,路就顺着这条柏油路,不走土路不拐湾,走到没路了就是五七厂了。

从红旗码头到五七厂约有10多里路,他们到五七厂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他们也很快地找到了先来的同学王某元等人。王某元把他们领进学校,这时他们才明白学校只不过是几栋芦席棚,地面没铺水泥也没自来水,人们只是在床头挖一个小坑刚好脸盆那大,把脸盆扣在上面,一晚过后坑里竟也有了清亮的水。

这天是1966年12月26日。

过了一个晚上的早晨,杨运开早早起床自小水坑里取水刷了牙,用王某元的盆洗罢脸,他就溜到了外面。

田野上的雾幔知了的翅子一样的轻薄,在风的摇动下左右地晃动。太阳还没有露面,但东边的天已是橙红的了。春雾雨冬雾晴,当地的民谚是这么说的。

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杨运开扫视这地方。一条不到1000米长的柏油路两边,一色地排着几排芦席棚,那边挂着红十字的医院也是芦席棚,还有一座很高大席棚像是一座礼堂。与这条柏油路相垂直的一条路也是柏油马路,那是他们昨晚走过的。路边是新挖开的河,想必这路新修不久。与脚下这条柏油路相接而延伸的路是石子的,只不过窄小了很多,看样子是一条老的路,通向的不知是何方。

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没什么特别的,只有一座芦席棚前挂的一块木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五七厂,才算得一些气派。

“董某菊,等我。”一个声音从后面传过来。

杨运开回过头来,有两个女孩子端着盆过来。一个个子不高的但很清秀的女孩回过头去,一边答道:“快来!”

杨运开不及躲闪,她一下子就撞在他的身上。

“啊!不好意思!”那女孩脸红着。

赶上来的那一个便:“哈,还要不好意思咯!”

三个姑娘走过去,杨运开便立在那儿看着她们走下小河。

这时王某元在身后喊:“杨运开,吃完早饭后去报名。”

报名地点在学生食堂旁的一间小房里,一个矮小的男人抬头看他一眼看:“你叫什么名?”

日期:2015-11-20 08:40:21

像在多年前一年级上学那样,杨运开赶忙递上录取通知书。

“填表。”那人递过一张纸。

“苏老师,”王某元对那矮小的男人说,“这两位同学没带棉絮,能不能帮帮忙?”

那人正要说什么但没有说什么,他只是立了起来向杨运开身后的一个来人打招呼,“陈校长来了!”

听说来了校长,杨运开立即回过头喊一声校长好,还鞠了一躬。

校长显然对这个有礼貌的年轻人好感,像一位长兄一样地问道:“都安排好了吗?”

“好了,就是晚上冷。”

“住芦席棚是有些冷的,过些日子就好了。”

“我们没带棉絮。”

“呵!冬天没棉絮不行。小苏,给这两个同学解决一下。”

“好,报完名我就带他们去总务处领。”

杨运开很快就明白了,学校是石油工业部汩江勘探处办的。因为战备对外称五七厂,以此纪念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五七厂的工委书记叫马某祥,厂长叫冯某富,也兼石油学校的校长。陈校长是第一副校长,叫陈某勇。学校为了油田的未来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石油中专,这是第一批招生。没有校舍,老师也是从工人队伍中抽调来的。

杨运开的老师是个女的,叫高某君。

这样的学校叫杨运开确实没曾预料。不过这些他都顾不得了。他要把通讯地址搞明白。

王某元告诉了他。

地址有些怪:湖北武汉汩江一村63号邮政信箱。

他怀疑这地址能不能通讯,欣儿的来信一定不能丢的。

这是他第一次写信。

“亲爱的欣儿”,这个开头让他好很不好意思,但欣儿是这么开头的,

“我在哪里给你写信,想你不一定能够想得到,至少我的这个写信的地方你是一定没有见过的。地方没有什么名气,口气却吓人一跳,叫个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江汉石油学校。其实,鸟毛都没得一根。教室还没得影子,宿舍不见一块砖。好在校长老师们都很好的。

“你知道我们怎洗脸啵?……”

“杨运开快去办学生证还领钱。”同学曹某生在外面喊叫起来。

他把写了一半的信塞在枕头下。

“要带什么啵?”

“把录取通知带上就好了。”

杨运开来到总务处时,同学们已排了长长的队。撞了他一下的那个董某菊排在前面,还冲他一笑地算是打个招呼。杨运开朝她点了一下头就排在后面。这时他的中学同学王某元喊他:“杨运开,这边。”

王某元把杨运开放在了自己前面,杨运开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但前面也有不少的人招呼自己的同学也插入了。

办证要交两张照片。这点杨运开早有准备,他把中学毕业照的底片在渔薪相馆一下子就冲了十张,到了新学校这些是必须的。

还领了钱17元,生活费加日常小用。这是杨运开这一生由自己的名义领得到的第一笔大钱。卖莲蓬卖柴火都是几角的,一元的不多。又还领了衣服。衣服是灰色的,布料是再生布的,那线像毛线一样粗且没有领。有同学说这种衣服是劳改犯穿的。杨运开穿上很热乎的,这是他第一次穿上新的棉衣。他有点要落泪的样子,这是我自己的棉衣了。他要把这告诉欣儿的,这里有好多个他的第一次。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