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7-14 16:26:54
好在隋朝的和亲公主义成帮了杨广大忙。义成公主就是那位杨坚送给染干的媳妇儿,按照突厥人的习俗在染干死后义成又嫁给了咄吉世,家族关系确实有点乱,不过这小姑娘很念娘家的好。在咄吉世出兵之后,她以更快的速度向杨广报了个口信,让他赶紧跑。
收到义成的消息后,杨广大吃一惊,急忙往后撤。
杨广的反应还算及时,可惜咄吉世反应比他更快,八月十二日杨广刚跑到雁门,十三日咄吉世的骑兵就跟了上来。
咄吉世兵多将广,大手一挥几十万人齐头并进,很快就占据了雁门郡的三十九座城池。
这情况坏的简直不能再坏了,因为雁门郡一共就四十一座城。除了杨广所在的雁门城和齐王杨暕所在的崞县,其他全部沦陷。
咄吉世这次基本就是冲着搞死杨广来的,在包围了杨广所在的雁门之后,便下令对雁门城进行无差比射击。
咄吉世射的是弓箭,又不是贫铀弹,个人感觉从城外射进城内杀伤力还是有限的,但几十万弓箭手万箭齐发,那场面还是非常具有威慑力(各位可自行脑补某国产大片)。尤其雁门的城防并没有那么坚固,还有几支箭甚至射到了杨广跟前。
杨广自出道以来,从来没有被逼入如此绝境之中过。在高句丽充其量不过是丢了丢面子(仅仅对他而言),可如今却是真正的命悬一线。这几支箭让杨广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的大脑基本上已经当机了,只能抱着自己的儿子杨杲哭泣,像一个容易受伤的孩子。
光哭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皇帝没了主意,底下的大臣就一定要想点辙,毕竟谁都不想死。可是大臣们的意见,却很不统一。
宇文述的建议是由数千骑兵保卫杨广突围出去。而苏威不同意宇文述的意见,其一是突围难度很大,其二是自己的骑兵机动性没有敌人的机动性高,冲出去很可能反而被咄吉世抓住或者干掉,风险太大,不如据城死守来的安全。
相较而言宇文述的提议确实有点把问题想的简单了,民部尚书樊子盖也建议杨广留下来,鼓励士气跟咄吉世死战到底。
日期:2015-07-15 15:46:56
还别说,苏威和樊子盖的建议,还有有点效果的。
原本这次杨广来找咄吉世聊天,是为了让他出兵帮自己再打一次高句丽,现在反而被咄吉世逼到这份上,也该死心了。杨广向广大军民保证,只要大家好好的守城,他保证再也不动东征高句丽的心思,希望大家精诚一致度过这道难关。而且杨广还许下重愿,只要能过了这道坎不死,所有人都有赏赐,凡是立功的,没品官直接给六品,有品官依次递增。在众人防守的时候,看在后面的不是杨广杀气腾腾的宪兵队而是他的慰问团,只要大家打的认真,慰问团马上就撒钱,现场对付童叟无欺。
在杨大款不计成本的犒劳之下,守城部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他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因为没有医院),白天干晚上也干(因为有加班费),屡次打退了突厥人的进攻。
可问题是,留下了防守也只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因为雁门剩下的这两座城并没有多少战乱物资储备。
城防物资还好说,大不了强拆几家居民楼,皇帝亲自主持拆迁工作也不怕会遇到钉子户问题。但最关键的是城中并没有多少粮食了,挖地三尺找出来的食物也只够这十几万人吃二十来天的,就算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至多也就能抗一个多月。所以就算现在撑住咄吉世的进攻,一个月之后没有其他支援大家也只能饿死。
必须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杨广的小舅子,内史侍郎萧瑀给出一个很关键的建议,他觉得既然义成公主提前派人通知了咄吉世的不轨行为,那就可以再争取一下她进一步的支持,劝劝咄吉世退兵。突厥的可贺敦在突厥内部说话很有分量,如果义成公主点这个头未必不能化解此次危机。
萧瑀提供的建议很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在历史上是有类似的成功案例的,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冒顿围在白登上,就是靠走枕边风路线才得以脱围而出。这么关键的时刻,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救命稻草,杨广当然要抓住义成公主这条线,他赶紧派人去办这件事。
不过这个主意虽然还不错但义成公主此时并没有随咄吉世出征,还在突厥的老家,远水解不了近渴,杨广必须想办法抗住这段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