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07 20:53:00
说起赛拉图哨卡,也许没有几个人了解,但是这个哨卡在历史上却是大大的有名。这个哨卡的出现就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
1875年,南疆叛乱。左宗棠坐镇甘肃,也就是当时的肃州,得悉朝廷对于新疆平叛有争议,有战有和,称朝廷没有可带军征讨之将。左宗棠十分气愤,心想,我已六十多岁的人了,难道我就不能再驰骋疆场吗?当他回到书房,仰头望去,墙上正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忧天下;读书破万卷,神交古人。一腔热血顿如岩浆奔突,报国情怀油然而生。于是,光绪二年,左宗棠亲率大军,向新疆进发。为了表示抗敌决心,置生死与度外,他随军带着一口棺材。将士见主帅如此决心,更是士气陡增。第二年,也就是光绪三年,南疆收复后,困扰朝廷的边疆局势基本平稳。一日,边关快马飞报,说,英军意从印度进入赛图拉修筑城堡。左老头忧心忡忡。他从当地人处得知,赛图拉是古老的商贸通道,是通往印度拉达克首府列城的古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居民点,过去有不少中国的陶瓷、丝绸都是通过商人从此带出国外。出于保卫疆土军将有责的左宗棠洞观全局,下令组织一支精干的军队,到昆仑山赛图拉处设防。于是,一百多人精选出的清军敢死队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历尽艰难,跋涉一月,艰难来到了如今的赛图拉,并迅速与当时群众联手,拉土运石,建立了军事哨卡。从此, 这里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的几百公里的冰雪巡逻点,都落到了守卫在这里的铁血汉子肩膀上。百年来寒来暑往,这里的官兵用青春和生命,赶着驼马队,驮上粮草,走冰山,战缺氧,爬冰卧雪。“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横戈马上行”,正是赛拉图当时的真实写照。一代代的驻边将士忠诚地巡视着雪山边关的每一寸土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