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野人”是不参加战争的,参加战争的是“国人”。直到后来周宣王的时候,因为“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这里的“太原”并不是指今天的山西太原,而是指广袤原野的意思。“料民”就是登记户口的意思。为什么要登记户口?因为周宣王吃了败仗,国人组成的军队都战死在外面了,不得已才考虑登记“野人”户口,让“野人”即“小人”阶层参加战争,于是开创了“野人”参战的先例。

到了后期,征兵制也在不断改革,逐渐有了工资、有了口粮,可以发衣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规定16岁到60岁的男子无论贵贱,都必须服兵役两年,守卫京师一年称“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戍卒”。西汉初年,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都要在官府登记,从23岁起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服役,学习骑射,称“正卒”,一年守卫京师或者戍边,称“卫士”、“戍卒”。这些也还是征兵制,只是和西周以及更早的时期有所不同罢了,被征来的兵员只赔命不赔本了。

有的朋友要问了,你所说的有依据吗?当然有。从周礼、司马法中都能看出来。在当时,田制、民制、军制是一致的,为什么会一致呢?就是因为当时实行的是最古老的征兵制。

前面说的“五师为军”、“一师两千五百人,一军一万两千五百人”是出自周礼?小司徒中。而司徒是西周时期的地官,徒字从土、从走,双人旁是后来变形出来的。地官里面规定出军队的编制,是不是让人很困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