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首歌的艺术氛围,笔者不揣冒昧地做些评论,《小芳》这首歌,是历经过那动荡的十年的一代人的情感释放,生于80年代的笔者关于文『革』十年浩劫的印象往往是从那些所谓伤痕文学中得到的,说到这里,由不得不说笔者相当喜欢的一位小说家、杂文家王小波先生,不同于诸如张贤亮的《绿化树》、《灵与肉》等著名的伤痕文学作品,王小波先生的小说里虽然也有关于文『革』的让人并不感觉到舒服的记忆,但是他的笔下,并没有那种苦大仇深、怨天怨地的情感宣泄,更多的是以一个置身之外的人,甚至小孩子的视角去记叙那些往事,比如在小说《似水流年》里的几位先生,刘先生是个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很馋嘴,喜欢吃烤鸭,还不舍得给大院里的小孩子们吃,篇后,王小波做了解释,刘先生在美国是经常吃肉食的,回国后口味自然有些不适应,要吃烤鸭子补一补也是可以理解的。李先生也是个学者,研究西夏文(难道是在映射季羡林老先生?),后来被拉去批斗,被踢成**血肿,所以王小波称他是**血肿先生。贺先生,也被拉去批斗,某天下午,贺先生从楼上飞身跃下,倒栽葱似的落到地面,脑浆甩的遍地,王二在夜晚还去看了看,贺先生的子女把贺先生的每一块身体组织都画上了圈,怕人踩上,然后点上蜡烛,跪在地上,表情肃穆却没有抽泣声。在王小波的笔下,没有任何指责,没有任何愤怒,事情好像就是发生了,然后结束了,然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以一种近乎戏谑的笔调讲述着与王二有关的故事,其实他的故事都是跟那个年代有关的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读过后却给人一种后知后觉的深刻感受,这也正秉承了他写东西的理念——写东西就要有趣。恐怕,王小波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可以写出既有趣又深刻文章的作者了,起码,笔者至今还未发现一个。影视剧作里,笔者记忆深刻的一部是青岛籍演员巫刚领衔主演的《荒路》,还有一部是改编自梁晓声小说的《年轮》,拍摄手法都相当写实,而共同的主题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知情们的命运。这就回到了《小芳》这首歌里面的那句:在我回城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回城这个词,是那个时代多少人心中的隐痛啊,一代代的青年男女,前赴后继,上山下乡,一句歌词,承载了多少人青春的记忆啊。而步入90年代初,也正是那一批人成家立业之时,怎么能会不引起共鸣呢?歌词末尾那句:伴我度过那个年代,更是催人泪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