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之,昭王薨,惠王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 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王不善代之,遂奔赵。燕将士由是愤惋不和。
-----------
管仲兴齐,乐毅败齐,后世却愿意把管、乐连在一起说,一兴一败可谓讽刺。乐毅军权在握没有把骑劫突突了,是他做人厚道,而不是他惧怕惠王之威。惠王这样的老板,遇到乐毅是他的运气,如果换成别人,亡国之君的荣誉称号怕是跑不了他的。与父王相比,惠王的政治段位属于见习水平。正因为不懂不会,所以敢为人所不为,看不危险当然无所顾忌,这是所有昏君浅薄短视之处。燕昭王作为政治学博士后,一招一式都见极具功力,这一套天马流星拳可谓拳拳到肉,招招到血,步步将军,一场政治危机被化于无形。
乐毅拥全燕之众攻战三年取齐城72座,无一败绩,其个人在燕军中的个人威信可想而知,对军队的掌控能力也可想而知,除了有燕军拥护,还是齐国百姓的拥戴,乐毅南面王齐,难乎?不难也。对昭王来说,乐毅就是一颗已经点燃了的『炸』弹,用好了炸别人,弄不好也会炸得自己粉身碎骨。对于指向乐毅的谗言,昭王其实深以为然,如果他真的相信乐毅并无二心,完全没有必要搞这么复杂,前面就有魏文侯谤书一箧示以示乐羊(乐毅乃乐羊后人)的正面教材。他不按教学大纲来,除了他不是魏文侯,也因为他确实有理由怀疑乐毅,齐是大国而非中山可比,南面而王比起效忠燕国来说极具杀伤力和诱惑力,正常人都难以抗拒,后世韩信刚拿下齐国马上就屁颠颠请求王齐。乐毅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拼杀攻战在外,却被后方一帮坐享其的小人无端怀疑,但凡有点尊严的人也会无法接受。这种情况下,昭王如果处置失措极有可能触及乐毅的敏感神经,乐毅不堪怀疑受辱,极有可能调转枪头。如此,伐齐对燕来说则由大利变为大不利,身死国灭也是可能的。为此,昭王想到的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索性真摆出一副让你王齐的高姿态。这样一来,就把难题抛给了乐毅,逼着你公开表明态度,而不是继续暧昧下去。昭王是否真心?乐毅心里明镜,如果是真心诚意,绝不会只是表面加尊于乐毅妻、子,而应该将其妻、子礼送齐境。把家小作为人质是所有帝王的杀手锏。如果乐毅厚着脸皮接受这个胡萝卜,燕国虽失并齐之利,却也能得到一个可靠盟国。乐毅却将为此处境尴尬,家小性命不保尚是一方面,更严重的是谗言证明为真言,道德上极为被动,列国可能以此为口实联合讨伐,风险极大,王齐不成,遗臭万年倒是很有可能。拒绝王齐,对乐毅来说可能是最好、最有远见的选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