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12 02:50:20
四十、远方的噩耗(二)A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作战双方都在密锣紧鼓,为决战作好准备,除了枪枝弹药之外,双方对决战的地形均进行详细的勘察。决战地点由埃克瓦利家族选定,位置在北温与威士那之间,海天公路以西约三十公里处,是丛林中一块相对平缓的丘陵地,根本没有人烟,确是一个理想的决战场所。丘陵地倚傍着一条小河,河床不算太深,但水流湍急,河水极度冰冷,即使盛夏中要趟水过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河岸对面没有多少草坪,围着的是一大片丛林,基本上都是原始的参天大树。
按照抽签,大圈的阵地靠东,而杨洪戟的华埠军阵地靠西,这样,大圈背后是大山,而华埠军的背后是大海,因为双方都是背后和一面侧翼有保护屏障,而另一面侧翼则是空旷的草坪,因此,按照常理双方都把防守的重点放在正面和没有屏障的一面侧翼上。从位置来看大圈实际上占有地利,他们的阵地有一种依山面海、居高临下的态势。
开战前一天,作战双方来到预定地点,开始修筑工事。大圈这一方纠集南亚大马帮约二十来人,印度帮和阿拉伯帮不到四十人,还有大圈招募的当地华人约二十人,加上大圈战士五十来人,总兵力约一百四十人。
郑海成、道长、陈明宇及各帮派的头目开会研究决定,肩负战斗重任的中军基本由来自中国内地的大圈仔组成,他们当中大部分具有战场实战经验,战斗力非凡,负责冲锋突破,摧毁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任务,中军总人数约六十人,配备的作战武器是AK- 47冲锋枪,还有少量的火箭筒和榴弹枪,另加两挺轻机枪,这些武器部分是从越南人身上收缴过来的,部分是从南亚大马帮手中购买的。
左侧靠近河岸的阵地由印度帮和阿拉伯帮军团三十多人把守,配备的主要武器是AK-47冲锋枪,还有少量 的M16冲锋枪、M16A1突击步枪;右侧的安全由当地招募的华人军团和南亚大马帮军团负责,约四十来人,武器装备也是以AK-47冲锋枪为主,另外也有M16冲锋枪、XM177E2柯尔特冲锋枪和 M60两用机枪。两个侧翼的部队须配合中军冲锋,确保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军团被冲散,并提供后勤支援。由于兵力不足,大圈这边没有安排机动部队,但有三辆配备机枪的机动车安置在右侧阵地,由大马人掌控。
整个白天,大家都在忙碌,分配各自的任务。大圈派出全天候的侦察兵并没有发现华埠军有任何异动,但为安全起见,道长安排沿河架设重型武器,由印度人分管,用以防止杨洪戟的华埠军循河而上攻击大圈的左面侧翼……双方紧张地准备战事安排,白天就这样悄悄而过。
到了晚上,双方士兵都返回各自的营地休息,只派出岗哨监视对方的动静,大圈这一边很安静,大家都争取时间休息,养精蓄锐,为明天的战事做好准备,而杨洪戟华埠军那边却很热闹,士兵们在猜拳、喝酒、跳舞,一点也感觉不到大战前的气氛。
大概凌晨一点,华埠军的营地依然热闹非凡,但与此同时,一支约五十人的分队奉杨洪戟的命令,在热闹声和黑夜的掩护之下,从小河的下游用橡皮艇偷偷渡过河对岸,登陆后,他们把橡皮艇埋在河对岸的山丘下,然后潜伏到树林深处……
第二天早上,晨雾弥漫,昨晚的一场小雨让丘陵谷地的空气异常清新,交战双方在早晨不到七点钟已起床吃早饭,大圈这边的士兵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而华埠军那边似乎因为一夜的狂欢而委靡不振。
早上约八点,双方战斗人员陆续进入各自的阵地。杨洪戟的华埠军清一色携带M16冲锋枪或 M16A1突击步枪,他们还配备大量的火箭筒和榴弹枪,火力稍强于大圈军团。华埠军正中的阵地只安排了一百来人负责正面交锋,而另有五十人被杨洪戟用作机动部队,他们驻扎在正中阵地的后方,配备约十辆架设轻机枪的机动车辆,当然,另外还有五十人的秘密分队已在昨夜隐蔽到小河对岸的丛林之中。
从表面对比来看,双方的实力各有参差,华埠军在武器配备及人数上占有优势,但他们的阵地过于狭小,正面不宽,背后环海,没有退路;而大圈这边火力和兵力处于劣势,但战士的战术素养高,单兵作战能力强,加上地形上的优势,综合起来可谓叮当码头,互有长短。没到最后一刻,难言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