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1-27 01:30:36
μ子正传
时光回到八年前,就在麦克斯韦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时候,历史把一颗真正能理解其非凡创见的头脑悄悄送到了人间。现今,学界常常把公元1666年与1905年称作“奇迹之年”,两位举世罕见的思想者分别在一年左右的光阴里,奇迹般地参悟出天地间许多的奥秘。但如果把镜头拉远,聚焦于整条时间轴:公元1642年春,伽利略终于挣脱尘世的宗教审判,隐入他自由的思维圣殿;同年圣诞节(儒略历),牛顿出生。而公元1879年,麦克斯韦离世,爱因斯坦降生。此后的五十年内,两人分别将前者的学说传承延伸,把经典物理打造得光辉万丈,并永久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看来命运之神也是数字游戏的一流玩家,透过种种绝妙组合,向众生传递着振奋人心的讯息——1642与1879,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酝酿奇迹的奇迹年。
1895年,距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首轮结果发布又过去了八年,十六岁的爱因斯坦怀着沮丧的心情来到与瑞士名城苏黎世相隔不远的阿劳镇。此前,由于在慕尼黑路易波尔德中学饱受德国式的“只许接收、不许发问”束缚型教育方式的折磨,爱因斯坦为了逃离学校生活甚至去找医生开了张神经衰弱的诊断书,可校方还没等他递上休学申请,竟先一步下手,通知这名“败坏风纪”的顽劣学子:你还是直接退学吧。可怜的男孩松了口气,他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地被拖回那座地狱了,但接下来怎么办呢?憎恶学校的教育方式并不等于他不爱学习,爱因斯坦依然渴望着跨入更高一级学堂,去钻研他感兴趣的几何、代数、自然科学……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决定报考位于德语区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然而却没能考上。于是,尽管百般不情愿,爱因斯坦也只有被回炉到中学校园,为待来年再战,他加入了州立阿劳中学的补习班。没想到,阿劳中学的学风与古板的德国模式大相径庭,自由而开放,学生可以平等地与老师讨论任何问题。爱因斯坦如鱼得水,生平第一次由衷地喜欢上了上学这件事。“这所中学以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倚仗外界权势的教师的淳朴热情,培养了我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正是阿劳中学,成了孕育相对论的土壤。”晚年的爱因斯坦在谈及他的母校时深情满溢,他甚至抛开大学教育,把自己撼动世界的伟大发现归功于一所中学,因为那里宽松而愉悦的学术氛围,让他终得驰骋在思维的草原,就如同前例中的路人甲,追逐着手电射出的光亮一探究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