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至清,支配我国思想界的主流,为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两汉经学在这一期间等于中断,这时期中比较可注意的几点是:(一)今文经学的首先衰落;(二)南北学的分化;(三)隋唐义疏之学的兴起;(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自汉魏间郑玄、王肃混淆今古文家法,而实际左袒古文经学,加以晋永嘉之乱,今文经传大部分亡失,今文经学就从此衰落下去,而古文经学则相对地日渐开展。
在魏晋玄学清谈的空气中,王弼注《易经》,何晏注《论语》,虽不免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大体仍以汉学为根据。南北朝时,南北经学的倾向颇有不同。最显著的分歧点,就是南方尊重郑玄的《易》注,杜预的《左传》注,北方尊重王弼的《易》注,服虔的《左传》注。
南北朝至隋唐间,所谓义疏之学发生,义疏者就汉儒经注再加以疏释之谓,就是注解的注解。两者合而言之,叫注疏,分而言之,“注”一类的东西,有传、记、笺、注、诂训、解诂、章句、章指、集解等;“疏”一类的东西,有义疏和正义。它们的体例是:注不破经,经不破注,注或迂曲,疏必繁称博引以说明之,但后来清人有些疏也纠正注的错误。义疏之学盛于唐,唐初孔颖达、贾公彦作五经注疏,为当时政府规定的经学标准。唐以科举取士,违反孔、贾义疏的就不予取录。孔氏所采经注以南学为主,将北学合并到南学里面,于是王弼、服虔之学散失,而唐之义疏风行于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