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许敬宗的“才”之高。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许敬宗作为检校(代理)中书侍郎随军出征。大军一路凯歌高奏,连战连捷,驻跸山(当时叫六山,战后唐太宗改此名)一战,以五万之兵大败十五万敌军,高句丽主帅高延寿帅残兵投降。得此大捷,太宗龙颜大悦,下旨令颁发诏书,要赞誉大军征辽伟绩及安抚当地民众。许敬宗是随军的中书侍郎,专门负责此类事项,撰写诏书一事自然要由他来完成。

古时帝王都十分看重这类诏书,因为它是对帝王御驾亲征辉煌战绩之类伟业的记载,又是尽快安定征服之地局面的施政大纲,文字要求既高,“政策性”又强,一般来讲,即使是皇家御笔也要费些脑筋才成。但许敬宗马前听旨后,转瞬间即将诏书草拟完毕。太宗下完旨意后还没喘上几口气,就见许敬宗已经草拟完诏书呈了上来,不免感到有些吃惊,接过一看,但见草诏辞章华丽,意明绩亮,文翰磅礴,一气呵成,不由得大加称赞。在场文臣武将也无不感叹佩服,此事一时成为奇谈。

但同样令人称奇的是,身负如此才学的许敬宗在个人修养方面却也让人不敢恭维,即使是在一些待人处事的“小节”上,也显得小人气十足。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故作漠然,许敬宗经常不记得相熟之人姓甚名谁,见面的时候常常张冠李戴或者干脆不称名道姓,无论是古时还是今天这都是相当不礼貌的举动。当然,如果单凭这一点还不应对他说三道四,因为尽管这与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大才子名声极不相符,但也有可以理解之处,毕竟现实中有不少文人高士也有类似表现,也许他们的心思不屑于放在这些琐碎杂事上,不过,许敬宗自己的解释却让人感到很不畅快。一次,有个人路遇许敬宗,见他似乎又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便不解的问他是何原因,许敬宗如此回答道:你,我是记不得,若是遇见何、刘、沈、谢(何晏、刘桢、沈约、谢眺都是前朝的著名文人),就是暗中摸索也能认出他们。其狂傲无礼若此,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