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祐三年十一月,刘承祐出招了,杨邠、史弘肇、王章入朝之后被当场斩杀。随后,三家连同郭威、王峻、王殷三家,共计六家人被满门抄斩,并诛及同党!
郭威、柴荣、王峻因在魏州驻防,王殷因在澶州,从而幸免于难。
满门抄斩是个什么概念?
郭威的儿女悉数被杀,后来建立后周,但没有子嗣可以继位,只能传给内侄柴荣。
柴荣的儿子也被斩杀,虽然后来生了一个柴宗训,但因为年纪太小,最后被赵匡胤抢了班,夺了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三个人应该感谢这场满门抄斩。
第一个是郭威,满门抄斩逼迫他不得不揭竿而起,并提前扫清了潜在的对手,比如史弘肇。
第二个是柴荣,满门抄斩让他理所当然地以内侄和养子的身份继承了郭威的皇位,成为名噪一时的周世宗。
第三个当然是赵匡胤,满门抄斩让他有机会趁主幼国疑,最终黄袍加身。
总之,一场心血来潮的杀人游戏,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日期:2015-10-07 08:53:39
当然,此时最性命堪忧的,不是郭威、柴荣、王峻、王殷这几条漏网之鱼,而是杀人游戏的罪魁祸首,刘承祐同学。
汴梁城血光冲天的时候,时任魏州行营马军都指挥使的郭崇威接到密旨,让他务必取郭威等人的首级。
刘承祐确实是太傻太天真,居然摆出了一个让郭威的心腹郭崇威去取郭威首级的乌龙。
有点绕口,但的确是乌龙。
接到密旨之后,郭威与郭崇威等人商议,随即采用了谋士魏仁浦之计,玩了一出以假乱真。密旨的内容是让郭崇威杀郭威,但他们一经手,就变成了让郭威杀众将。
郭威将改造后的密旨公之于众,然后开始忽悠众将领说:“皇帝令我来诛杀诸位,但我念及同僚之情不肯这么做,你们大家还是快逃吧。”
部下一片哗然:“逃?说的轻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往逃哪?”
诸将领群情激愤,同时为求自保便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大哥,我们不逃了,你带着我们反了吧。”
于是,郭威只好顺应民意,决定让柴荣留守魏州,亲率大军奔赴汴梁武装上丨访丨。
日期:2015-10-07 11:59:15
刘承祐听说郭威带着队伍前来讨说法,吓得是屁滚尿流,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汴梁市长侯益口出狂言,主张据城固守,只要让魏州兵士的家属登城招呼,则不战而胜也。
慕容彦超忍不住大骂道:“侯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敢大言不惭?”
骂完侯益,慕容彦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无奈之下,刘承祐只得派侯益、阎晋卿率禁军前往澶州迎战。
可没想到,郭威已然先期进抵澶州,并在王殷的帮助下顺利渡过黄河,进占滑州,与汴梁已经近在咫尺。
这时,监军王峻扯掉了上丨访丨的幌子,进行直捣汴梁的政治动员,并许诺破城之日,可任意劫掠。
没有什么比释放野性更能激发士兵的斗志!
郭威来势汹汹,汴梁城可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大嘴巴李业建议,将府库清空,悉数赏赐给士卒,让他们死守汴梁。
苏禹珪则表示坚决反对:日子不过了?
李业也急眼了:国家都快亡了,还过什么日子?
无奈之下,苏禹珪只能从府库里拨出一点来做做样子,禁军每人发放二十缗,其他军队每人十缗。
日期:2015-10-07 12:59:15
眼看郭威的大军进抵封丘,距离汴梁仅有五十里之遥了,慕容彦超打肿脸充胖子,主动请求率兵出城迎敌。
双方在刘子陂一带遭遇,刘承祐不听李太后的劝阻,执意出城呐喊助威。结果苦等了一天,战场上一点动静都没有,刘承祐只得回城。
慕容彦超当初骂侯益不知天高地厚,其实自己也是个吹牛大王,一边给刘承祐送行,一边拍着胸脯保证。
陛下改日有空再来观战,我都不用出手,大吼一声,吓也能把他们给吓死!
可没想到,刘承祐居然信以为真了,几天之后,真带着苏逢吉、苏禹珪等人组成的战地观摩团如约而至,要见识见识慕容彦超的河东狮吼。
结果,狮子没吼出声,反倒被揍成病猫,带着十多名随从逃往兖州。
而当初大言不惭的侯益则更爽快,直接火线投降。
日期:2015-10-07 13:10:47
眼看战场形势不妙,刘承祐只好带人策马狂奔,准备回汴梁固守。可当刘承祐带着苏逢吉等人来到汴梁城下时,守城的代理市长刘铢根本不认他老几,连面都不出,将大门紧闭,就是不开门。
气得刘承祐在城下大声喊道:“快开门,吾乃是当今天子!”
可话还没喊完,城上居然乱箭齐发,射死许多侍卫。
有家难回,且后有追兵,刘承祐只得被迫往西北方向逃窜,一路上树倒猢狲散,身边只剩下了苏逢吉、聂文进和一个准备慰问将士的茶酒使郭允明。
四个人行至赵村时,忽见后面尘埃大起,刘承祐以为是追兵,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
茶酒使郭允明见形势危急,恶从胆边生,便想以刘承祐的人头作为见面礼投降追兵,猛然赶上几步,狠命一刀,就将刘承祐刺死了。
可杀了刘承祐之后,郭先生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其实后面的并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赶来护驾了。
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也随即横刀自刎而死。苏逢吉见刘承祐身亡,又想到郭威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亦自尽身亡。
郭威听说刘承祐死了,嚎啕大哭道:“陛下山崩,我之罪也!”
日期:2015-10-07 14:58:40
刘承祐死后,战地观摩团的各位成员也是命运各异。
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等人纷纷自尽,聂文进想逃没逃成,被追兵砍杀。李业逃往陕州,投奔哥哥李洪信,李洪信不敢收留,李业又逃奔晋阳,在绛州被谋财的盗贼劫杀。
后匡赞逃往兖州,被慕容彦超逮住后送往朝廷。窦贞固、苏禹珪后来逃归汴梁,郭威不计前嫌,让其官复原职。
由于刘铢在玄化门负隅顽抗,郭威率大军从迎春门入城。按照先前王峻在政治动员时的承诺,开始纵兵大掠,抢了一天,汴梁城中鸡飞狗跳,一片乌烟瘴气。
这时,王殷站出来说话了,劝郭威见好就收吧,否则汴梁就成空城了,你老人家以后还怎么过日子?
王殷言之有理,郭威令行禁止,汴梁城总算避免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洗劫。
大局已定,郭威开始秋后算账:
主犯刘承祐,轻信谣言、妄杀大臣、祸及无辜,最终自食其果、葬身荒野,免于刑事追究。
从犯苏逢吉、李业、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等一干人,奸猾狡诈、陷害忠良、罪不容诛,因畏罪自杀或死于非命,免于刑事追究。
从犯刘铢,由于亲自带人诛杀了郭威、王峻全族,且又公然射杀天子亲随,妄图螳臂当车,可谓罪行累累,拖出去斩首示众。
从犯李洪建接到诛杀王殷的密旨,虽未忍执行,但与奸党同流合污,理应处斩,驳回王殷的赦免之请,拖出去斩首示众。
冤冤相报何时了,涉案者虽死有余辜,但与家眷无关,不可伤及无辜。
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