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1-15 10:41:59
实际上,关于这一点,赵匡胤也很清楚。如果对方一直坚守不出,凭自己这满打满算的五千多人,又没有任何像样的重武器和攻城器具,没有后勤补给,最终也只能是望城兴叹,一点办法也没有,到时候自己只能乖乖撤兵,而以皇甫晖的经验必然也十分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采用这一防守计策也应该是情理中事。
照这样看来,除非是皇甫晖脑子短路或者是进水,否则自己便是黄鼠狼吃刺猬,无处下口,想到这里,赵匡胤甚至已经做好了退兵的准备。
但让赵匡胤绝对想不到的是,或许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一战成名、扬名立万的机会,皇甫晖的脑子居然真的出现了短路,这位沙场老将对自己清流关一战的惨败很不服气,认为赵匡胤是使用了狡诈诡计,背后偷袭才侥幸获胜,所以准备再和赵匡胤来一场公平决斗。
于是,皇甫晖来到城头,对着城下的赵匡胤喊了一句话:“你我人各为其主,愿容成列而战。”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我战场相逢,各为其主,不如大家来个君子协定,你让我领兵出城,给我时间排好阵列,拉好架势,咱们正大光明的干上一仗,你赵匡胤可千万别耍什么阴谋诡计。
要说皇甫晖同志也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虽说他没有读过太多兵书,也算不上什么名将,但好歹也是身经百战,没有战绩也有资历的沙场老将,总应该懂得兵不厌诈这个最基本的军事道理吧?而他居然天真幼稚到与敌人商量如何开打,难不成还指望对方会答应你的请求,真的就让你从容的布好阵列,然后等你大军挥进,把自己消灭个一干二净?
日期:2015-11-15 13:03:33
事实上,皇甫晖虽然提出了这个不可思议的要求,但就连他自己也没指望赵匡胤会答应他,可赵匡胤的回应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因为赵匡胤答应了,而且是笑而许之。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赵匡胤的笑容绝对会有些许诡异和狡诈,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皇甫晖的这一要求正中他的下怀,要是不答应岂不是自己的脑子进水了吗?
但皇甫晖却并没有考虑太多,他的想法是自己上一次败的实在是窝囊,只要赵匡胤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次光明正大的机会,让自己能够从容出击,后周军队必败无疑,自己也可以一雪前耻。
怀着对胜利的无限憧憬,皇甫晖率领全部主力走出了滁州城,开始从容的指挥部队在城下背城列阵。
与先前的约定一样,赵匡胤并没有发动突然袭击,而是率领部队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看来他是打算好好履行双方的君子约定了。
不过,当南唐军队的阵型刚刚摆好,皇甫晖还没有发布攻击命令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日期:2015-11-15 15:10:56
原本保持沉默的后周军队突然杀出一骑,只见此人手抱马颈,身体紧紧的伏卧在马背之上,双腿夹击,催动战马,风驰电掣般地向南唐军队对冲了过去。
后周将士们也十分意外,定睛一看,马上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统领赵匡胤。
“我只取皇甫晖首级,与他人无干!”
说时迟那时快,电光火石之间,赵匡胤便冲到了皇甫晖的面前,皇甫晖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只觉眼前一闪,就被赵匡胤势大力沉的镔铁大棍击中头盔,狼狈栽下马来。
后周的数千骑兵见到主帅如此英勇,军心大为振奋,二话不说,立刻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个个如狼似虎,以一当百,奋力杀敌。
反观南唐军,看见仗还没正式开打,对方主将就如同天将下凡一般,而自己的主帅就中招落马了,顿时胆战心惊,斗志全无,一击即溃。在后周军的追击砍杀中死伤无数,剩下的非逃即降,而逃不掉的那些士兵应该还记得赵匡胤的那句:与他人无干,全都乖乖缴械投降。
是役,周军大胜,赵匡胤以五千人马击溃南唐十万大军,以一己之力斩杀对方主帅皇甫晖,而南唐另一位主帅姚凤也在混战中被生擒,周军顺利进占滁州城。
日期:2015-11-16 08:06:03
清流关和滁州这两战让赵匡胤声名鹊起,他在这两场战役中所表现出的军事能力也让人叹为观止。
面对南唐的十万大军,赵匡胤毫不畏惧,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机智谋划,出奇制胜,在战斗过程中,更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不畏死亡,英勇无比,实在是一名极具天赋、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
对赵匡胤的表现,就连成为他手下败将的皇甫晖也彻底心服口服,向柴荣当面盛赞赵匡胤的智谋英勇。
能够获得对手的认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位皇甫晖,一位久经沙场的著名老将,大风大浪经历得多了,当世将领大部分都入不得他的法眼,要知道皇甫晖带头搞兵变的时候,赵匡胤还没出娘胎呢。
日期:2015-11-16 09:20:04
这里要插一句,皇甫晖在滁州城外被赵匡胤打成重伤,后被送至柴荣那里,负伤在身的他面对柴荣和一班大臣神情自若地说:“为臣累了,想坐一坐。”
柴荣很客气,连忙赐坐,可未及坐下,皇甫晖又说道:“还是躺着舒服啊。”
说完,皇甫晖就当着柴荣的面躺下了。
柴荣爱将惜才,对皇甫晖好言相劝,赐以金甲,许以高官,被拒;遣医为其疗伤,被再拒;进以美酒佳肴,皇甫晖三拒,遂绝食五日而死。
耻以降,死以战,忠以唐。
不论早年的皇甫晖有过怎样的行藏,但在人生终结的篇章里,他用自己的英烈行为书写了值得后人追怀的忠勇和悲壮。
日期:2015-11-16 11:51:27
皇甫晖死后,滁州归入了后周的版图,然而执著而淳厚的滁州人为了缅怀和感念他的忠义,每天黄昏时分都要撞钟五下,沉浑的钟声苍凉悠远,在暮色的时光里回荡。
每年的四、五月间,总会有数万只的白鹭如约而至,落在滁州的一个连绵起伏的山岭上。
苍山如海,鹭似繁星,在蓝天绿地的映照下鹭白得更加纯明,白鹭点缀又让树绿绿得越发葱茏。
有人说每一只白鹭都是一个亡魂,难怪听上去它们的鸣叫总是那么哀怨而凄清。
这里就是皖东最高的山峰——皇甫山。
皇甫山原名曲亭山,此山正如其名,绵延婉曲,浩瀚无际,其南北并立的两个主峰就如两支亭亭玉立的青莲一般。由于皇甫晖和姚凤曾在此驻扎,所以滁州人便把这两座南北并立的山峰命名为南将军和北将军,其中以北将军最高,便以皇甫晖名之,为皇甫山。
现在的皇甫山下,南唐将士清洗铠甲的金甲溪仍在不息地流淌,而北将军峰顶的烽火台故垒,也仍能让我们回望千年烽烟时感受到它的余温;巅岭之上皇甫晖亲自开凿的将军井,依然能让我们品啧到那一脉穿越千年的清凉。
满眼的茂草修树,总是在时光里一茬一茬地收割,一群群白鹭,在相约的季节里飞去又飞来。
日期:2015-11-16 13:39:52
赵匡胤攻占滁州之后,奉命暂时接手滁州城的一切军事民政事务,同时也顺便就地休整部队。
有一天半夜,滁州城外来了一个赵匡胤的熟人,这是一个他熟得不能再熟的熟人,他的父亲,时任后周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赵弘殷。
赵弘殷是奉命来滁州公干的,不过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数千兵马。
父亲的突然来临,对赵匡胤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而能在激烈紧张的战事间隙,见到自己有出息的儿子,赵弘殷心情也十分的激动。
于是,老爷子就要求儿子打开城门,好让自己进城。
但没有想到的是,赵匡胤竟然当众拒绝了自己的父亲,他站在城楼上对父亲说:“父子虽至亲,城门王事也,不敢奉命!”
日期:2015-11-16 16:18:00
赵匡胤之所以会这么说,并不是不讲父子情面,狠心不给老爹开门,而是确有原因的。
在中国古代,城市并不是像现代一样开放和没有边界,而是在四周筑起高大的城墙,将城内和城外截然分开,城门就是进入城池的唯一途径。
在战争情况下,为了确保城池的安全,除非是有最高指挥官的书面命令或者有效的证明材料,否则城门在晚上是绝对不能擅自开启的,一旦城门开启,让敌人乘机混进城内或者趁夜发动奇袭,城池可能就要易主,所以大部分朝代对城门的管理都十分严格。
即便在和平时期,也不能擅开城门,更何况是在战争期间,又在刚刚获取的敌国的地盘上,所以赵匡胤所言“城门王事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同为禁军将领,老爹赵弘殷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知道儿子的脾气。无奈之下,老爷子只好将就着在城外安营扎寨,凑和着熬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一早,赵匡胤才打开城门,放父亲进城。
日期:2015-11-16 20:22:18
对于这段史料,很多人的评价是史官过分美化赵匡胤的公私分明,而且赵匡胤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执行上级规定而已,很多将领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分夸耀的。
实际上,以赵匡胤当时的身份和威望,再加上他和赵弘殷人尽皆知的父子关系,他要是命令守将打开城门,估计没有任何人会反对。
就算事情传到柴荣那里,只要没有因此出什么乱子,造成什么负面后果,柴荣也绝对不会怪罪。
人人都知道破例也无所谓,不执行规定也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但赵匡胤却依然坚持了原则,这才是执行纪律的最高境界,绝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
为人若此,治军若此,何愁三军将士不俯首听命,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