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国家唯一的公益主管单位民政部成立以来,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已历经了37个春秋。中国公益事业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海外先进经验的融合下,先后经历了公益理念启蒙、公益行动探索、普及和社会共识等阶段,发展可谓迅速。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则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借助网络发酵,瞬间席卷全国,为当事机构中国红十字总会以及整个公益慈善行业蒙上了阴影。随后几年,中国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度降到冰点,信任危机的话题被反复提及。时隔多年,事件的对错来由早已被淡忘,真正留给公益组织的启迪是如何用更加开放、透明、分享的态度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公益”的本质是人人参与,这种参与的力量将会为公益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也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
1.去中心化
首先是捐赠来源的去中心化。在公益行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公众往往是捐赠的主要来源,占到了社会捐赠总额的80%左右。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公众的小额捐赠比例大约只有20%,更多的捐赠来自于政府、基金会以及大型企业。这样的结构并不利于公益组织的长期发展,可以想象当一家组织的捐赠来自于单一的个体,那它的意志就面临被裹挟的风险,这对于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组织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单一的捐赠来源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当这个“中心”捐赠人退出时,组织将立刻面临生存的风险。而大量的社会公众参与则能改变这种局面,当来自于公众的小额捐赠达到一定比例,组织的意志便不再受到单一中心的裹挟,而来自海量公众的小额捐赠则抵消了单一捐赠人撤出的风险,为公益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