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支付宝的技术架构经历了“烟囱型”、“面向服务型”、“云平台型”三个时期。
“烟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支付宝的第一代架构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烟囱”。没有基础架构可言,做一个业务就竖起一个“烟囱”,“烟囱”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每做一个新业务就要将一个烟囱进行手动改造,而支持主要业务的“大烟囱”经历了无数次的改动。
2005~2006年,支付宝业务发展得很快,任何一个商业想法,从产生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时间都是按天来计算的,如每年“双十一”大促时的支付宝红包,就是程立用四天时间做出来的。
应该说,第一代“烟囱型”的系统较好地满足了小团队开发、业务快速试错的需求,但是这个架构不能支持大团队的分布式研发。在“烟囱型”的技术架构下,每当开发新的产品和功能时,只能允许所有人在一个系统里去写代码,与此同时,它的部署也是集中的,核心系统就是一个集群,数据库也只有一个。因此,随着业务量的上升,这样的数据库和集群都会达到极限。
从2006年开始,支付宝的技术团队意识到,“烟囱”架构无法支持支付宝未来业务的发展,如果要继续拓展业务,必须先把架构分布化,建立底层服务架构,让专业模块做专业的事情。当时,分布式系统在互联网界的应用并不罕见,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公司系统都分布化了,但是对于金融系统而言,分布化是没有先例的。这是因为金融系统要求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任何改进都要先保证用户账目上的钱分毫不差。在系统数据分离之后,保证系统之间业务处理的一致性就成了核心的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