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人格的物化与物的人格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万物互联的重要特征是,人格在物化,而物品、商品尤其资本却在人格化。人格的物化,目的在于连接带来的情感替代。物的人格化,则是使目标消费群体可以与物进行情感的连接、互动,以产生群体间的共情。人类不能心安理得地生存于一个无序和无意义的世界中,“赋予意义与秩序的符号活动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生存的基础”(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自人类有图腾神话以来就是如此,语言作为一种命名活动开启了创世纪。事实相同,名字各异,这是语言与命名的问题。为万物命名,就是赋予事物以个人化的特征,这种“近取诸身”的命名以隐喻的方式开创了人类的身化世界。

标准化的运行方式是复制,目的在于通过低成本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保证基本的质量,来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带来的后果是泯灭个性,个性仅作为商品的差异化卖点而被设计,手工艺濒于消失,进而对我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重大冲击。消费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重复,“作为彰显自我身份的主要社会活动,消费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常常让行将过时的东西有了永恒价值,从而发起一轮轮的文化再循环运动”(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工业化后期,商品以至各种服务和组织开始推进品牌战略,在品类名称(物理分类)之后再为其赋予专有化命名的人格化,目的是要冲破物理概念的钳制,改变机械化的枯燥,打通人与物的连接,进而建立跨越地缘的秩序,实现信用的扩张,开拓全球市场。这种追求生活意义的符号化运动,不只是品类的竞争,要从表层的认知,一直探入人的情感与信仰,改造生活方式,在词与物、词与人、物与人之间建立传输意义的关系。酒店越来越倾向设计师符号,餐厅越来越趋于主理人标签,达利红与芬迪黄各自精彩,从半木空间到梵几客厅,可以感受到这一波商品人格化的浪潮方兴未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