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8-25 16:15:31
【转载】黑山军
一、黑山军的形成及其组织结构
爆发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的黄巾大起义,虽于当年即被东汉政府所镇压,但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东汉朝廷对关东地区的控制趋于瓦解。继黄巾军而起的黑山军则依托太行山脉,采用灵活的组织方式和战术,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在关东地区曹操、袁绍、公孙瓒等大小军阀之间纵横捭阖达二十余年,对从中平二年(185)至建安十年(205)关东地区的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中,学界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黄巾军诸多方面的研究之上,而对同为农民起义军的黑山军的重要历史影响关注不多,因而本文拟对黑山军加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东汉末年的黑山军形成于黄巾起义、东汉政府统治瓦解的大环境之下。冀州作为黄巾军起义的首发地,各地的政府机构几乎一时被黄巾军所摧毁,这为黑山军的形成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黄巾军起义的同时,黑山军的主要首领博陵张牛角、常山张燕就已经聚众起事,只不过规模较小,“在山泽间转攻”而已。黑山军真正形成规模并对东汉政府构成威胁是在中平二年二月。对于此时黑山军的具体情况,《后汉书?皇甫嵩传》载:“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哂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各有所因。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贼帅常山人张燕……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伯万,号曰黑山贼。”由此可知,黑山军的活动区域是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黑山则位于太行山脉的南端,故史书称之为黑山军。[1]太行山脉高峰迭起,海拔多在两千公尺以上。山脉东南为河北平原,西北则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陉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脉之间。这一地势特点为分布在太行山各山谷中黑山军各部的相互联络和战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又据《三国志?魏书?张燕传》注引《典略》曰:“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可见,黑山军诸帅多出于社会的底层,其名号往往源于其个人行为的某项特征。又参照上引《皇甫嵩传》可知,黑山军诸帅有名号记载的共25人,如果以25人为25股,每股人数在2.5万至0.65万计算,黑山军总人数在62.5-16.25万人之间,“众至百万”则很可能是虚数。根据《续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五郡人口总数为240.6721万,黑山军则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4至1/15之间。而当时袁绍、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能动员的兵力均为30万上下[2]。可见,黑山军在当时的关东地区确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