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29 21:10:20
二百二十三、唐新之战(2)
咸亨这四年一直都不太平。
唐军除了第一年与吐蕃交战、大非川大败之外,四年来一直都在与新罗和高丽叛军交战,虽然勉强平定了高丽叛军,但熊津都督府失守,百济旧地得而复失,可谓是胜负参半。
据《唐将相大臣年表》记载,这六年来唐将相大臣分别为:
咸亨元年:司徒李元礼、左相姜恪(九月被任命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防御吐蕃)、右相刘仁轨(一月因病请求退休,被许可)阎立本继任、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三月退休)、戴至德、赵仁本(十月贬为左肃机)、张文瓘、李敬玄、郝处俊。
咸亨二年:恢复官职的原有名称,即东台仍为门下省、西台中书省、左相侍中、右相中书令。司徒李元礼(九月去世)、侍中姜恪、中书令阎立本、同东西台三品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郝处俊。
咸亨三年:侍中姜恪(二月去世)、中书令阎立本、同东西台三品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郝处俊、刘仁轨(太子左庶子)。
咸亨四年:中书令阎立本(十月去世)、同东西台三品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郝处俊、刘仁轨(太子左庶子)。
大非川之战和唐新之战是这四年的主题,除此而外,唐朝政府还做了或者说发生了以下事件:
一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在选人用人方面,李敬玄之所以能被世人认可,除了自身素质之外,还得益于另外两个人: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和员外郎张仁祎。裴行俭过去曾任长安令,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私下议论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而被外调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后升任为安西大都护,调为司文少卿、司列少常伯,改为吏部侍郎,与李敬玄二人同为吏部侍郎,负责人事工作十余年,与李敬玄被人并称为“裴李”。裴行俭擅长草书,唐高宗曾经派人将一百卷绢送给他,命其在上面抄写《文选》一部;裴行俭曾对人夸口道:“没有好笔好墨,褚遂良从不写字,说到不选择笔墨、写字又快又好的,就数虞世南和我两个了。”在吏部期间,裴行俭和张仁祎创立了具体的考核用人办法,大致如下:先观察一个人的气质、言谈、书法、文章,再根据他的资历、政绩,拟任官职。具体而言,首先将候选人员集中在一起考试,看看他们的书法和文章写的如何;考试完毕进行评定,分出等级,然后再亲眼观察每个人的气质、言语,综合评定之后,再征求各自的意愿,愿意到哪里当官、当什么官,再最后确定,确定下来以后,当众宣布。分出等级之后,将名单上报仆射(即尚书省),再交门下省,给事中宣读,中书侍郎复核,侍中审查,不合格的当即驳回。审查完毕后,交给皇帝审阅,有关部门根据皇帝的最终意见执行,发给委任状。兵部选拔武将也是如此,考核科目是:骑射、举重、背米。对于不符合候选资格的人也可以破格进行考试,考试项目分别为:写三篇文章,称之为宏词,再审判三件案件,称之为拔萃,及格的就可以被任命为官。黔中、岭南、闽中三个偏远地区的州县官由当地都督直接任命。官员每年都要参与考核,六品以下官员要经过四次考核(即四年)才算任职期满,有资格升迁。《隋唐嘉话》记载卢承庆曾经考核一位督运粮船遇风翻船的官员,将其考核为中下,该人听后容色不变,不发一言就退下了。卢承庆觉得此人胸怀宽广,改批为:“这并非人力所及,考核为中中。”此人既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羞愧道谢。卢承庆又改为:“宠辱不惊,考核为中上。”唐朝用人制度既是公开的,又是当面的,还是相互制衡的,但也有弊端,有人就指出:“如今字写的好,文章写的好,就被认为是人才了,却不注重考察人的德行,就算是一天能背诵万言,七步成诗,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益处?陛下如果在选拔人才时能够把德行放在首位,文艺放在其次,就好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