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1-15 17:05:37
【更新】
在我看来,赵匡胤之所以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主要还是出于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对既定战略方针的理解,所谓“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既定战略方针并不是一盘僵化不变的棋局或者一条循规蹈矩的路线,完全可以根据天下形势、敌我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现在,赵匡胤就做出了他对形势的判断,他认为眼下的北汉短短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政治上国内形势动乱,君臣关系貌合神离,经济上国力衰弱,百姓贫瘠,军事上兵微将寡,无险可守,正是大宋北伐的最佳时机,只要自己亲率大军压境,围城强攻,灭亡北汉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
赵匡胤的信心并不是盲目乐观,他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事实上他在此次北伐的战略战术方面都进行了周密部署,特别是在对付契丹的援兵上更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赵匡胤深知,自己此次大举出师,契丹必定全力来援。攻打北汉的胜负,能否阻挡契丹的援军才是决定性因素。换言之,宋军的十分力气最少要有一半要用在对付契丹上,去年李继勋首次进攻北汉就是因为忌惮契丹援军才导致无功而返。
再往前追溯几年,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初乘高平大捷之势兵临太原城下,也是因为狙击契丹援军失利而功亏一篑,而那场战争正是赵匡胤亲身经历过的,他自然知晓其中的利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