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1-19 14:22:24
【更新】
李焘在这里没有完全采纳《湘山野录》的说法,原因是他认为《湘山野录》记载不符合正常逻辑思维,他质疑说:
“然文莹所言道士,不得姓名,岂即张守真耶?或复一道士也。恐文莹得之传闻,故不审,如云「于西沼木阴下笑揖太祖」,「止宿后苑鸟巢中」,言「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圣寿可延一纪」,疑皆好事者饰说,未必然也。又云「太宗留宿禁内」,此亦谬误。太祖既不豫,宁复自登阁,且至殿庭戳雪乎?
由此可见,李焘对那个道士神乎其神的表现怀疑是好事之人的瞎编乱造,不足为信,因此留下了“今略加删润,更俟考详”的记录。
接下来,李焘又记载道:
“上闻其言,即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这里李焘又特地备注,这部分内容“据《湘山野录》,正史、实录并无之”(其实别的野史私史也没有),这表示他并非完全赞同《湘山野录》的说法,而只是把这部分拿来用于补充完善自己的记录。
李焘的《长编》流传极广,考证又极为详细谨慎,后代评价很高,比《宋史》更具备参考意义。正因为这种权威地位,现代学者几乎无一质疑,全盘采信了《长编》的说法,造成了稍微了解宋朝历史的人对“斧声烛影”一事几乎都有所耳闻,反复引用转载却未加深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