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名分与情义(6)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本人持久不变的目标是名誉,这是博得普遍尊敬的必要条件。至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则根据情况而决定取舍。是坚决投入还是躲避争斗要看具体情况,这算不上道德问题。而我们热衷于“主义”,热衷于意识形态上的信念。既使失败,我们的信念也不变。战败的欧洲人到处都在组织地下活动。而日本人则除少数极端顽固分子外,不需要组织反对美国占领军的运动。他们没感到在道义上有坚持旧路线的需要。占领后不到几个月,美国人即使单身乘坐拥挤不堪的火车前往日本的穷乡僻壤,也不必为安全担心,并且受到曾经是

国家主义者官员的有礼貌的接待,未发生过多少报复行为。我们的吉普车通过村子时,孩子们站立道旁高喊“HELLO”(你好)、“GOODBYE”(再见),婴儿自己不会招手,母亲就抱着他的小手向美国兵挥动。

战败后日本人这种180度的转变,美国人怎么都难相信是真的。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对于我们来说,甚至比俘虏营中日本俘虏的态度变化还要难以理解。因为俘虏们自认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已经死了。既然是“死人”,那我们就猜不出他们会干些什么。在了解日本的西欧人士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会预测到,日本俘虏的巨变也会出现在战后的日本公众之中。大部分学者对那种可怕的不投降主义有深刻印象,相信日本“只知道胜利或失败”;而且在日本人眼里,失败就是侮辱,一定会拼死报复。某些人进一步说,日本的民族性使他们不可能接受任何苟和条款。这些日本研究者们不懂得“情义”。他们在众多为保持名誉的各种抉择中,只挑出复仇与侵犯这种显著的传统程式。他们没有考虑到日本人还有采取另一种方针的习惯。他们把日本人关于侵犯的伦理与欧洲人的公式混为一谈。在欧洲公式中,任何个人或民族,如果进行战斗,首先必须确认其战争目的的永恒正义性,其力量则来自久蓄胸中的憎恨和义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