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应该庆幸,因为战败国的日子不好过。
事实上,仅仅过了三十三年,郑国就真正尝到了战败的滋味。只不过,这次的胜利者是楚人,战败的郑君则是襄公。公元前597年,也就是襄老战死,知罃被俘的同一年,楚庄王因郑国在楚晋之间摇摆不定,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两面派”。这年春天,楚军包围了郑都。三个月后,郑国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郑襄公无路可走,只有投降。
投降是无条件的。作为战败国国君,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递交了投降书。投降书上说得很清楚,郑国的土地、臣民和他自己,都任由楚国处分。也就是说,即便楚君开恩不灭亡郑国,郑国也跟楚国的一个县没什么两样。
递交了投降书,郑襄公就等着发落。
很显然,战败国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前途也有好几种。待遇最好的,是只要认输认栽,胜利者就放他一马,歃血为盟即可。但,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春秋早期,交战双方也原本势均力敌。既然吃不掉对方,当然讲和为宜。
春秋晚期的小国就难说了。好一点的,是虽不亡国,但要变成附庸。再差一些,是战败国的臣民被迁出祖国,到其他地方定居。更差的,是他们都成为奴隶,被当作苦力、贡品或商品。当然,他们也可能被整体掳往战胜国,有如当年犹太人的“巴比伦之囚”。运气不好的国君或储君,则可能血溅礼器,尸横祭坛,成为刀下之鬼。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