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许多人往往浮现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以注重人为修饰为特征,以阴柔美为风尚的。
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男人的形象,一般地说以仪容魁伟为重,对于相貌本身倒不是十分注重。但在魏晋时期则是异数,对于相貌和形态的关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多数时代被视为病态的癖好,在魏晋时期却是互相夸耀的资本。当时一个名士要是长得像个美貌的女子才会被人称道,所以男人们涂脂抹粉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何晏“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还说他喜欢穿妇人的衣衫。《世说新语·容止》说:“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敷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据说曹植也有敷粉的习惯。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中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所谓“熏衣剃面”就是在衣服上熏香或者随身携带香料。当时曹操曾下过一个命令,禁止在衣服里带上香料。
一个人的风度仪表,自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一个人的社会道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志。士人们注重仪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关注这一点,并将之作为重要的谈资。这从《世说新语》中专门辟一部分来描述人的“容止”就可明了。如有一则关于书圣王羲之的描述:“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魏晋时赞美一个人常言过其实,用词华丽,但以“面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这样的用词来赞美一个男性,在现代人的眼里,可能会怀疑其有同性恋的倾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