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365.25日的天数分成24段,分列在12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作“节气”,月中叫作“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成24等份。按照中国古度一周天为365.25度,每一等份就是15度多一点。中国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认为太阳运动是均匀的,而且一天走一度,那么每一等份就相当于15天多。古人根据实际观测得出某年冬至发生的时刻,然后就从这个时刻开始累加,冬至累加15天多得到小雪,小雪累加15天多得到大雪,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全年的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