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变法者没有了权力,也就没有了护身符,对新法恨入骨髓的世族权贵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一天。而后,公子虔一伙儿向新君进言:“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于是,惠文君决定除掉卫鞅。

关于卫鞅最后的亡命过程,《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颇为详细,但其中又有诸多令人费解之处,所以,本人只能根据其他文献及合理的逻辑推断,将此一过程为各位秦迷拆解。

话说卫鞅辞职之后,自知秦国并非自己最后的容身之所,只能另投他国,考虑到秦国的封君只能衣食租税并没有实际的封地,所以,卸任后的卫鞅不可能回到商地,而是应该继续留在咸阳才对,这样,最佳的避难所应该是最为近便的魏国。

卫鞅带着老母、家人还有少量的几个家奴、亲信,向魏国方向逃亡,同时派人与魏国的襄庛沟通。襄庛以前是魏国的邺城令,现在应该是魏国的河东太守。卫鞅一行的逃亡过程是艰苦的,原因是根据秦国的新法,旅店主人不许收留没有路验的行人,违者要砍去右脚,因为是潜逃,所以卫鞅的手续不可能齐全,只能风餐露宿,这就是成语“作法自弊”的来源。

没想到魏国给卫鞅的答复是“NO”,一为卫鞅曾经欺诈公子卬,二为惧怕秦国。文献记载为魏国将已经逃至魏境的卫鞅等人重新放归秦国。试想,如果魏国惧怕秦国,应该将秦国的政治犯交与秦庭才是,不应该是放归秦国了事。所以,真实的情形应该是卫鞅未到魏境便得到了魏国的答复。英雄末路竟无容身之地,其情景真可谓悲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